对于远方

初二作文-44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对于远方,很多人都有着独特的思考和感悟。许巍在歌中唱到:“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而诗人海子在迷惘中吟唱:“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作家韩寒在《永远的远方》中说:“每个人都向往远方,不同的是,有的人只向往而不往,有的人向往而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次作文属新材料作文类型。材料中有三个层次,围绕“远方”展开。许巍的歌人人皆知,其中有感伤的色彩,也不乏对未来的期许和励志的因素,唱出了经历沧桑者及奋斗者们的心声。“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话不难理解。所谓“眼前的苟且”,可以指眼下的条件窘迫,难以维持,也可以指正经历坎坷、挫折或磨难;所谓“诗和远方的田野”可以指梦寐以求的事物,一个经过长久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一个一直在坚持追寻的梦想,也可以指遥远的空间所寄托着的希望。“不止”、“还有”传达出一种坚守,一种信念。一个人连对“远方”都没有向往了,那也就代表着其人生意义的消解。

诗人海子曾经写过一首诗《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诗中还说:“遥远的青稞地,除了青稞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海子是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在情感上他永远是一个需要被呵护的孩子,毁灭和重生融合在他的血液里,这促使他一生都在寻找,寻找爱和幸福,可是幸福对于他则是不可触摸的,就像遥远的远方。海子的现实是“苟且”的,而他对于“远方”也是如此绝望,如此,我们基本可以理解了海子在写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久卧轨自杀,了结了二十几岁的生命。显然,这个材料和许巍的歌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韩寒的文字是有理性精神的,“有的人只向往而不往,有的人向往而往”是旨义所在。有理想固然是可贵的,但没有行动、不去追寻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向往而不往”是现实中庸庸碌碌的世俗中人之所以庸庸碌碌的根本原因,而“向往而往”者却往往被世俗所诟病:指责其盲目冒进者有之,奚落其荒诞不经者有之,谩骂其不负责任者有之。于是,“追求者”们开始犹豫、徘徊,始终坚守着梦想、坚定地追求的人们往往会屹立成岁月的丰碑。

新材料作文贵在注重材料的整体性,如果肢解材料,从其中某一个层次立意往往会表现出“缺少思辨,理解片面、肤浅”等问题,从而导致作文等级下降,得不到高分。而所谓“最佳立意”无非是兼顾材料整体,既能够抓住核心概念,对其进行阐发,同时又能注意到材料中各层次内容的差别,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根据上文分析,第一层、第二层对比,可得出基本结论,无论眼下生活多么“苟且”,也要看到“远方”,坚信梦想和希望的存在。再结合第三层次内容,还要“向往而往”。从近年来高考作文的特点来看,强调思辨性非常重要,深度解读材料必然要对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剖析、比对、品鉴。换句话说,作文考的不但是“写”,也是“读”,而且是精读地“读”。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本次作文的“最佳立意”:要心存梦想,也要勇于追寻!简言之,即“有梦,追梦”。从操作层面看,如符合这个思维逻辑的即可判定为一等立意;如果文章只强调“执着追梦”或“要心有理想”,即只有单方面的探讨,应属于二等立意;若只抓住“远方”泛泛而谈,并未明确触及“远方”的象征意义,则为基本符合题意,即三等立意;脱离

“远方”及其象征意义谈执着、追求、奋斗等话题,属偏离题意,即四等文。脱离“远方”及其象征意义,且与材料含意完全无关者,如谈选择、孤独等,属跑题文,即五等文。

【高考对接】

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对高考作文特点作评介时首次提出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他指出:“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果考虑到增加任务型指令,本作文题可作出如下修改: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对于远方,很多人都有着独特的思考和感悟:

高晓松创作的新歌中写到:“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而诗人海子在迷惘中吟唱:“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

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作家韩寒在《永远的远方》中说:“每个人都向往远方,不同的是,有的人只向往而不往,有的人向往而往。”

以上材料中高晓松、海子、韩寒对于“远方”的理解,谁的说法最能给你触动?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经过这样的修改,我们就更清楚地看到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在立意上的差别。前者强调整体阅读,在比较之后应该有更理性的反思;后者则必须要听从“任务指令”行事,“谁的说法最能给你触动”要求你必须在三者之中有所选择,选择之后再进行理性反思,力求有独到见解,论点务求自圆其说。当然,此题改后存在不足,即海子的吟唱是悲观主义者的挽歌,高考是不会给学生如此导向的。

看来,任务驱动类作文实际上是在新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层限定,更加强调学生主体的思维能力、思辨水平、思想积淀,而其增加指令的特殊形式让传统的作文教学受到冲击,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必须回归

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本位上来。语文教师用押题的方式对待高考、机械地训练应试,已经不能满足高考的要求。如此看来,2015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确是一次伟大的跨越,其意义必然是深远的。

【范文品鉴】

茫茫远方,行者无疆

3.5徐新月

远方,一个神秘又充满生机的词语。没有人为它下过定义,但通往远方的路上,有人迷惘,有人奔跑,有人老去。正如汪国真所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茫茫远方,行者无疆——我始终这样认为。

远方代表着希望与梦想,我们要时刻心怀希望,向往远方。许巍的歌中唱到:“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求速求快的是竞技,求梦求远的是人生。纵使身陷声色犬马的物淖,也断然不可丢失对远方的向往。蜩与学鸠“抢榆枋而止”,小溪在林间石缝浅吟低唱着靡靡之音,老马在一阵鞭影中只低头瞧着脚下:这是他们的现实,他们的脖子上始终架着现实的枷锁!“面朝大海”的海子最终也没有

挣脱现实的捆绑,将生命定格在了冰冷的铁轨,没有等到“春暖花开”的远方。也许你正在人生夹缝中求索,也许你正在光阴之畔踽踽独行,怀有希望和远方吧,让你的灵魂在“面朝远方”时散发温度。

远方代表着目标与渴望,它需要行动的勇气。正如纪伯伦之言:“大地在沉睡时,我们仍在赶路。”远方是强者的“晋升”之地,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庸人向往远方,但只顾心心念念着白日的梦想止步不前,智者向往远方,他们则以夸父逐日的步伐一往无前。唐三藏取经之路千里迢迢,他毅然踏上征程,播撒了佛教文化的奇迹;凡尔纳向往远方,执笔写作,终成科幻小说之父……他们都是远方路上的先行者,向我们诠释了向往与行动的意义。

远方寓意着奔波与劳苦,需要我们有执着的精神、坚持到底的毅力。孙中山说:“吾心之所往,愈挫愈勇,一往无前。”也许赶路的铁鞋被磨破,但奋斗的脚步不会停止;也许飞翔的翅膀被折断,但前进的心不会停歇。没有执着的追求,怎敌它“秋风萧瑟”,“晚风来急”呢?远方之所以触手可及,在于我们倾注了努力与血汗。正如海子所言:“要有最伟大的信念与最朴素的梦想,即使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远方不是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更没有象牙塔般的遥

远。远方是希望,是梦想,是目标、渴望,更是奔波与劳顿。仅仅向往远方远远不够,惟有上路的勇气与执着到底的毅力方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我坚信:茫茫远方,行者无疆!

【点评】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罢此文,尤其感叹作者积淀之深厚、运笔之自如!考场作文一般限于应试要求、评分标准,能“带着镣铐舞蹈”并自由驾驭、驰骋文思者是应称得上聪明睿智者。此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语言、思考和应试要求的“无缝链接”,非常值得广大考生参考。在审题立意及行文结构上,作者能缜密思考、准确立意、文脉清晰、文气贯通;在文采、丰富、深刻性等发展等级上,也能有所体现——这一点尤为可贵!文中多处征引、化用,读者可以自去品评,最能触碰人心的,其实是蕴含在其文字之中的勇者、强者的霸气与信念!(点评:时长江)

范文品鉴

带梦去远方

3.15任海淼

孟子有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诚然,我们与伟人

本无什么不同,但为何现实中并非人皆为尧舜呢?那是因为,一些人无“梦”,一些人“向往而不往”,一些人承受不住追梦的孤独,到不了人生的远方!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实现心中理想,带梦去远方呢? 首先我们要拥有梦想。

许巍在歌中唱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然而,如今有很多人只被眼前的苟且绊住脚步,不再期冀远方的田野。如在求学阶段即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如大学毕业尚无人生规划只等啃老的富二代;如功成名就后开始极度挥霍的NBA 球员。他们在现实的苟且面前俯首称臣,有的丢了拥有梦想的机会,有的则丢了最初的梦想!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应该拥有梦想。如孔子治国齐家平天下之大同理想,如庄周生迷梦蝴蝶的无为理想,如陈胜一句霸气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梦想,方能成就人生。

其次,我们要切实践、行梦想。

作家韩寒在《永远的远方》中说:“每个人都向往远方,不同的是,有的人只向往而不往,有的人向往而往。”我们,自要做那种向往而往的勇者!

当爱迪生想要发明电灯时,无数的人以为他是疯子;当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之时,没人相信他会成功;当

北大学生选择卖猪肉的时候,甚至引起网民的不解之议。而如今呢,他们皆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人们总是向往成功,却在机会到来时扔掉了去实践梦想的勇气,于是“向往而不往”。

最后,我们要学会在孤独中坚守。

苏武在草原渴饮雪,饿食毡,但他依旧坚守,终成大汉气节!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清政府贬谪时必是孤独的,但他不忘初心,终养一身正气!屠呦呦几十年来埋首实验室时是孤独的,但她从不懈怠,终研制出抗疟良药青蒿素,为全世界造福。因此,纵然海子曾在迷惘中吟唱“更远的远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我们也应该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远方必有清泉。

带梦去远方!无论那远方是功成名就,还是精神栖所,我要拼尽全力,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甘之如饴,不负这一场人生。

【点评】此文最适合与上文比对阅读。在语言表达层面看,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娓娓道来”,不急不缓,不骄不躁,脉络清晰,缀连有序。从内容上的逐步深入地探讨,到形式上的整饬,使文章在“中规中矩”的论证之中展现思维的深度与力度。这也是广大考生


相关作文

  • 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 于艺琳
  • 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 图们市第六中学 八年六班 于艺琳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 事隔多年,你们在那边工作一定很辛苦吧!时光的流逝,随着记忆也逐渐褪色了,但对于你们的思念却仍然挥之不去.曾经多少个夜晚,我看着漆黑的夜空,想念着你们····· ...
  • 远方
  • 抵达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多少人就这样一直在路上. --题记 人们常爱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呀?" 我傻傻地一笑,"环游世界!" 虽然,我知道这是一个美丽而残酷的世界. 当我第一次见到世界的雏形,当她那五彩 ...
  • 读[远方,有我的父亲]有感
  • 看完了<远方,有我的父亲>,也让我想到了平时生活中,我对父母的态度,或许我没有作者那样恶劣的行为,但我也从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我总是需要什么就向父母索取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好像这不是父母的血汗钱.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
  • 到远方去
  • 到远方去 1512 刘梦伊 汪国真曾写下这样的诗篇:"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远方是什么?远方或许就是那个鲜花锦簇.瀑布飞溅的至景之地,是历代文人墨客题诗作对的妙 ...
  • 在那遥远的地方
  •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向往,渴望离开身边狭小的环境,去探索遥远的未知,也会有许多期待,期待遥远的地方能带给自己惊奇. 对于莘莘学子,远方承载着希望,承载着未来:对于远方游子来说,远方或许守望着父母,等待着爱人:对于厌倦了生活中繁杂工作的现代人, ...
  • 梦-远方
  • 有梦就要飞翔,没有梦想,何必远方.趁现在还年轻,还有动力,有梦,就要飞向那远方.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渴望实现梦想,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也许会有很多荆棘,挡住你前行的路,他们会让你选择下一步,该走向何方,此时,远方充满迷茫,下一步怎么走 ...
  • 在远方
  • 昨天夜里,突然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 我梦见我突然长大了,长到了二十岁,我上完学,准备去外面闯荡,我带着爸爸妈妈的期待与担心,踏上了去往未来的征程,我满怀着信心与热情,以为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一定能够在上海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可是,后来 ...
  • 青春格调
  • 青春,是一个多么有力量的词汇,是同爱情与生命一样长久的出现在笔下的话题. 青春对于我来说是一本笔记,生活则是书.当我们把翻书时头脑中所迸出的一丝灵光记录在笔记中,这便意味着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不断改变着对青春的诠释. 青春,在五六十年代,曾 ...
  • 那是谁的远方,永远到不了的远方
  • 甲虫 在早晨的微风中,小甲虫张开了双眼. 它从一丛草的中央慢慢的爬出,对着泛白的天际,大口的呼吸. 它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一只甲虫的生活,如此简单而已. 然而,对于一只小甲虫,更幸福的,就是能吃饱饱. 所以,小甲虫看见了,看见了它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