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陶行知教育名篇]

初三作文-2400字

《陶行知教育名篇》

今年5月,我在北京的不言书店里看到了一本书——《陶行知教育名篇》,一阵惊喜地浏览之后,就兴奋地买了一本,作为送给我妻子的礼物。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去年的整整一个学 期,我都在读由董宝良编写的《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11月版)并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因此我相信这是一本可以改变教师观念和生活的好书。多次想买一本,却苦于市场上极少有陶行知的教育专著,最大的收获不过是淘到了一本传记——《山乡里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现在有了这样一本书,我自然不肯放过机会。记得我恭恭敬敬地把书交给妻子时,她并不怎么感兴趣,我心里多少有点儿失落。十多天后,我回了北京,却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她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读这本书,由于白天备课、上课没有时间,只能晚上去读,逢到周日时竟有几次读到凌晨2点多钟,还记下了详细的读书笔记。问她最大的收获,说是知道了教师应该向学生学习,知道了孩子的力量。而我去知道,这远不是最重要的改变,因为前不久,我有了一个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的机会,征求她的意见,他出语惊人:人家陶行知出国留学都能搞乡村教育,咱为啥不能?这才是读书的最大收获。

上网一查,原来在不知不觉之中,这本书正被很多老师关注着:书一出版,就被教育在线确定为教师阅读的30本基础篇目之一。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专门组织了针对这本书的阅读讨论,许多论坛也在关注着这本书。从读者的阅读体会来看,大多有相间恨晚之感,其中不乏有废寝忘食的读者。

世间的事情就是如此,“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如果此前对陶行知了解不多,贸然翻到这本的序言二,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这篇序言是《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部主任、全国教师用书发行协作会理事长张圣华写的,其中有这样的文字:

‚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

‚董必武有诗曰:‘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人误国?‛

这样的判断近于尖刻,但是反过来想想,作为中国近代有着世界影响的教育家,他在日本、印度的影响甚至大于中国,外国对他理论的研究甚至过于中国,我们就可以容忍这种寂寞的呐喊了。还是朱永新说得中肯:

‚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

可是,如果读者因为受不了序言尖利的刺激,引起了阅读的好奇,倒实在是件好事。从细细的阅读中,我们或许能够体会到无穷的动力。

一是现实的批判力。试看书中对考试的描述:

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是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的悲剧。

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这把会考的大刀是不可以糊里糊涂地乱舞了。考官们自毁毁人的生活力已经太久了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第220页)

在《中国大众教育问题》见(第263页)和《创造的儿童教育》(第326页)等篇目中陶行

知都对周考、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提出了严厉地批判,认为这些考试扼杀了学生的健康、创造力。这些批评可谓洞穿时空,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力。

二是理论的创新力。陶行知是第一个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人,(见《教学合一》第1页),时至今日,既重教法又重学法,仍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而目前又有几个学校认识到了生活教育的真谛,做到了教学做合一?(有关教学做合一的论述见本书第132页、第85页、第90页、第176页、第374页)《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对教材的理解可谓深刻;

三是实践的生命力。陶行知首先是一个“行者”,而后才是一个“知者”。在大多数的篇目里,(如《半周岁的燕子叽国民学校》、《无锡小学之新生命》、《育才十字诀》、《育才二十三常能》等),我们获得的不仅是理论的提高,更有实践的智慧。其中的很多做法,可以拿来就用,用即有效。

三是道德的号召力。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见第4页)中,指出第一流的人物必须具备两个要素,“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而他本人这样的人。限于篇幅,本书没有收入他的诗句:“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是整本书中仍然涌动着献身的情怀,闪烁着人格的魅力。尤其是选入的几封书信(如《预备钢头碰铁钉》第40页、《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第105页等),都极真实的展露了一个“万世师表”的心声。面对创业的艰难,他是这样应对的:

阳光下的诗意生活

民国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晚上到乡下去筹备开学,一个狭小的房子,住5个人,还有第六个是一匹老牛,它却占了一半地方。第二天早晨,江苏教育厅厅长江问渔来了,我们也在那屋子里欢迎他。后来,我们到会场上去布置了,没有人招待江厅长,以劳苦功高的老牛陪他。(《生活教育的创立和成长》第347页)

四是语言的感染力。以下是以为读者的感受:

接过学校发的厚厚的《陶行知教育名篇》时,真有些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的感觉。

其实静下心来细细读陶行知先生的书,只会觉得亲切,宛若一位和蔼朴实的长者正跟自己边打着通俗有趣的比方边聊着简单易懂的大白话,读起来丝毫不费力气,加之不少是短文,一口气读下去,正如汩汩的甘泉流过心田,玩味过来,却知道平淡的背后是睿智,是启迪。(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苏志芳)

陶行知的文章平白朴素,妙喻连珠。如《“伪知识”阶级》中用植物的接枝(嫁接)比喻接知(接受知识),用准备金比喻经验,用钞票比喻文字;《小先生与民众教育》以空气比喻教育等等。均有极强的可读性,不像现在的一些学术文章晦涩难懂,面目可憎。


相关作文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 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获甚多,感慨万千,<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总感觉一位老人正在讲述着他一生对教育的感悟的种种表情.先生说:"以教人者救已&q ...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 小编导语:这是<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作文,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更多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陶行知是20世纪中 ...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一.先 ...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 小编导语:这是<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作文,看过<陶行知教育名篇>后,我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更加了解.更多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曾经也拜读过.这回,看完这本< ...
  •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
  • 在学校里,老师们就对我们说:是陶行知爷爷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 ...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 小编导语:这是<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作文,看过<陶行知教育名篇>后,我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更加了解.更多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上学时,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陶行知,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 ...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大庆市蒙妮坦职业高级中学 李秀芝 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做合一".&q ...
  • 林晓白:[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一〉
  • [林晓白:<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一〉]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一〉 郊尾宝坑 林晓白 陶公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林晓白:<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一〉.翻开<陶行知教育名篇 ...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一)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一) 大沙田小学 闫秋玉 <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