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高中作文-0字

1 《三国演义》读后感

嘉应中学 张若霞 2013-12-8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 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 便是黄巾之乱, 董卓之乱, 群雄割据(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 讲了黄巾起义之后, 东汉政府的反击, 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 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 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 又废少帝, 立献帝, 大权独揽, 实施暴政, 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 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 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 中原诸侯群龙无首, 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 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 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 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 中原地区曹操, 刘备, 吕布。

接下来谈谈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 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 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 他被写成奸诈之人, 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不能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 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 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 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 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 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 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

他求贤若渴, 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 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 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 提出了" 唯才是举" 的用人方针, 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 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 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有鉴于此, 曹操立足现实, 指出现在天下未定, 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 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 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 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 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 唯才是举" 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 力戒求全责备, 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没有关系, 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 曹魏招纳了大量人才, 当时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 形成猛将如云, 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 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 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 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 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文, 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 不仅对他不处罪, 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 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

2 襟。在赤壁的惨败之后, 曹操并未一筹莫展, 而是笑着说了一句" 今北方仍由我所据", 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才华的人, 喜欢作文赋诗, 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 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如《观沧海》。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部书不仅为读者生动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刘备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礼贤下士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

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却不能重用。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若敌人用火攻,如之奈何?”曹操答:“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读《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历史的规律,描写人物的方法。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相关作文

  • [三国演义]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 最近,我们班轰轰烈烈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我也看了不少,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还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小说 ...
  • 三国演义读后感
  •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节活动,我也看了不少,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还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受益匪浅,其中<三国演义>至今也令我记忆犹新.<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 ...
  • [冰心]读后感
  • 当我读<冰心>这本小说卷中的"冰心生平年表简编"这篇文章时,惊人的发现冰心奶奶竟然5岁便开始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林纾用文言翻译的外国小说了.想当年我 ...
  • [三国演义]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七年级三班 刘霞 最近,我们班轰轰烈烈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我也看了不少,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还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
  • [钢铁是怎样煤炼成的]读后感
  • 1 <钢铁是怎样煤炼成的>读后感 八年级十班 陈浩泽 呼-,合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开始渐渐思考"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的问题. 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早年丧父, ...
  • 读[三国演义]有感
  • <三国演义>之中有一位智者,他未出茅庐救知三封天下,他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后把诸葛亮请来当了军师.后来,刘备与吴国的周瑜合作,共同对付曹操,其中一章我铭记在心<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 ...
  • 五年级1班优秀读后感
  • <神秘岛>读后感 爱凡杰学校五年级1班申佳炜 <神秘岛>是凡尔纳写的科幻小说,三部经典之一,大家看到神秘岛这本书名会感到有一些疑问,当然,我也有,我想:这个岛为什么神秘呢? 原来神秘岛这本书叙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 ...
  • 我是一个小书迷
  • 我的爱好非常广泛,但我最爱读书.为此,妈妈还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至尽难忘,那就是:拿起书来爱不释手,读起书来废寝忘食. 我爱读书要从我四岁那年说起.一天,妈妈给我买了几本故事书让我看,我有不认识的字就问妈妈,妈妈耐心的告诉我,从那时起我就对 ...
  • 读 富养女.穷养儿 有感
  • 第1篇: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500字 这个暑假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书中主人公鲁滨孙用他那坚强.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逃出荒岛的愿望,深深震撼了我. 鲁滨孙漂流记主要讲的是:有一个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颇爱冒险,一次在海上遭遇风暴,船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