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自然

高二作文-600字

心是一壶清泉,心如止水,方能倾听最美妙的自然之声!

自然——这充满母性色彩的词语,给予我们的是生机,是希望,是最美的感动。

闭上双眼,轻轻地走进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去体会,甚至可以去品尝。你会发现自然给予我们的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令人神往。

现在的我们被快节奏的生活所追赶,压得喘不过气,以至于我们不能去亲近,去倾听那几乎被遗忘的家——自然。

想想为什么我们要游山玩水?难到仅仅是为了玩而游玩吗?不!因为我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到真正的家,净化心灵的污秽,提升精神境界!

风掠过树林发出的树木震颤声,山间流水的潺潺声,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天空中鸟儿的蹄声,这种种声音使我们感到亲近乃至祥和!小草破土之声教会我拼搏向上;花儿绽放之声教会我展示自己……这些被忘却的精魂呐!是我们的家人啊!虽然陌生,模糊中依旧感受得到那熟悉的感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伴随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环境恶化,气候异常等接踵而来。有时候,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人类有求于自然却又在无形间破坏,这样不是在加速生态系统的全面瓦解。不过,现在我们意识到啦!意识到我们的错误,于是便有了-对一些未被破坏的地区给予保护。才使我们还有家可以回。

今日今时,各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是出于对到自然的向往,想回到家的怀抱。敞开心扉,凝神静听,去追忆古老的默契,回顾故里。因为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家!

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爱,点燃希望的火把,照亮萌芽的种子,一起用心去听,去看,去想,去感受人生另一种奇妙的艺术!

休宁中学高二:叶茂


相关作文

  • 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 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提高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能力 知识: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懂得人与 ...
  • 2015广州高考满分作文
  • 2015年广东高考高分优秀作文及点评 [广东卷·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 ...
  • 满分作文
  • 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 ...
  • "在自然中生活"作文升格演练
  • "在自然中生活"作文升格演练 [升格演练] 在自然中生活 重庆一考生 清晨,微风和煦,晨光初露,我迎着这和煦的清风开始了一天的 晨练,这是我与大自然的又一次亲密接触. 人类离不开大自然,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给人类提 ...
  • 人与自然
  • 导入: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累计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 ...
  • 自然这么近那么远作文审题立意
  • 1 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 ...
  • 人与自然界
  • 第三章人与自然界 第一节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一.人类的产生 神创论,如女娲氏抟土造人说,上帝造人说. 1863年,赫胥黎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人与猿的亲缘关系,得出了人猿同祖的结论.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 ...
  • 自然在我心中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绿地,这些都来自于自然,自然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自然. 自然对于大家来说非常熟悉,我们每时每刻都与自然接触,热爱自然,空气是自然最好的朋 ...
  • 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 [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 ...
  • 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
  • 众所周知,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是两个矛盾的词,他们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单单开发自然和保护自然并不难,难的是两个一起开发,有些人觉得要开发自然,因为城市要发展必须要能源,而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在辽宁有100万亩的大芦荡,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