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

初一作文-2600字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书名的讨论

《麦田里的守望者》此书,关于其内容我不想过多叙述,只是对其名称进行深究。全书对于“麦田”的描写少之又少。将最后一长段作为一次“麦田”解释的话,全文涉及到麦田共7次,两个情景片段。共538字。 在此之后全文再也没有关于麦田的叙述。在我们通过这短短的几行字来偷窥整部书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作品写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美国政府奉行杜鲁门主义和麦卡锡主义,国际上加剧冷战,国内镇压进步力量,核战争的恐怖笼罩着每个人的心灵,有些人粉饰太平,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另有些人看不惯庸俗、虚伪的世道,想要反抗,却又缺乏光辉的理想,找不到一条光明的出路。因此美国有的当代史家把美国的五十年代称为“静寂的五十年代”或“怯懦的五十年代”。有些青年人以消极的方式(主要通过酗酒、吸毒、群居等颓废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抗,史家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或“垮掉分子”。通过上诉背景,我们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霍尔顿要五门功课四门不及格,为什么想逃离这个现实,为什么仅仅16岁的少年却将周围的一切看的荒诞,为什么抽烟,酗酒,招妓,爆粗口。这也许就是现实的写照。

现在让我们回归正题,逐一分析书中出现的“麦田”。

第一、二次出现在相同的时间段:

他不是在人行道上走,而是紧靠着界沿石在马路上走。他象一般孩子那样在走着直线玩,一边走一边还哼着歌儿。我走近去听他唱些什么。他正在唱那支歌:“你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他的小嗓子还挺不错。他只是随便唱着玩,你听得出来。汽车来去飞驰,刹车声成一片,他的父母却一点也不注意他,他呢,只顾紧靠着界沿石走,嘴里唱着“你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这使我心情舒畅了不少。我心里不象先前那么沮丧了。

在这里我们有几点要来进行分析。第一是男孩的身份,他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因为男孩的父“亲带着一顶银灰色帽子”的装扮中看出,而主人翁认为“一般穷人想要打扮得漂亮,通常都戴这种帽子”。再来看看霍尔顿,他则是中产阶级出生,父亲是律师,哥哥是作家,在金钱上,他并不吝啬。有趣的是,与穷人的帽子相比,霍尔顿也有自己的一顶红色猎人帽,并且,顶帽子贯穿始终,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小物件。这两顶帽子的对比,或许就是阶级地位的一种影射,也是人物身份的一种影射。第二是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反应。主人翁重复了两次“你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说明当时孩子的歌声是十分吸引人的。可是,作者却说“他的父母却一点也不注意他”,而孩子呢?“只顾紧靠着界沿石走”这样的一种反应,也许说明了当时父母对于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将一系列的社会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只能被迫接受。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理解霍尔顿对于学校,老师的诅咒,理解他为什么不肯用功读书,被四次开除出学校。理解他发出的学校里的老师和他的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的怒吼。第三点,就是霍尔顿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听完孩子的歌声后,他的心情会舒畅不少,不像先前那么沮丧?关于这一点的理解,正好与下面对于“麦田”的理解相互联系。

在书中第三次出现“麦田”时,霍尔顿说:“我将来会喜欢。”只是单单这首歌吗,只是这首歌可以让他的心情变好?为什么在主人公发出“你知道我将来喜欢当什么吗?我是说将来要是能他妈的让我自由选择的话?”的疑问后,却说自己将来会喜欢一首歌。当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作者却在第四次提到麦田时,告诉我们,其实,先前我们以为的歌名是错的,真正应该是“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在第五次提到“麦田”是对于正确答案的肯定。可是,面对正确的回答,作者却更喜欢“捉到”这个词,并由此进行长段解释。接下来

就是全书有关“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词的唯一解释:

“我还以为是‘你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呢,”我说。“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象话。”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书名的奥妙之处。在这里,麦田指的是孩子的自由,童真,纯趣;而悬崖指的是社会的压迫,黑暗等一系列不美好的事物。首先,主人翁作为一个守望者,他并不是与儿童处在一起,而是处在美好与黑暗的交界处。他喜欢看见孩童自由的生长,自由的发展,学习,他追求与同孩子一样纯洁的心境,这也就是为何在前面说到,他听到孩子的歌声会感到欣喜。其次,霍尔顿并不加入孩子的游戏,而是下意识将自己归为一个大人,尽管他只有16岁。在经历过吸烟,喝酒等活动后,他已经不认为自己是纯净的了,他嘲笑资本主义制度下地腐败,嘲笑假仁义者,嘲笑形形色色的人物,甚至于,他还嘲笑自己的胆小。他的世界已有太多的繁杂,让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再去追求童真童趣,所以他在妹妹指出是“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时,他仍坚持认为“捉到”更好。再者,他作为守望者,他的职责是将迷途的孩子拉回来,然他们远离社会的压迫。这里,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他的事业。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得知妹妹菲苾要和自己一起流浪时,他却选择回归家庭。因为,保护妹妹,让她能幸福的成长是他作为一名守望者的职责所在。最后,他是一名默默的守望者。在文中,霍尔顿曾希望自己能像电影中的英雄一样,再经历过爱恨情仇后壮烈死去。但是,后来却希望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沉默的活着。前后鲜明的对比,在一句“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勇敢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中得到了完美的解释。这正是主人翁心智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正是由于他内心的成熟,选择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职业”。

综上所诉,我们可得出结论,尽管此书只有短短几句与《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书名有直接关联,但是,却与正本书的背景,思想,人物个性,剧情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各个“麦田”之间,都又相互照应,共同构成了此书的基本框架。《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书名,乍一看十分唐突,却真真正正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相关作文

  • 麦田里的守望者
  • 最近很忙,写的文章或许都会有点语无伦次.我想在到USA之前,写完我的忧郁的文字. 一直很喜欢稻草人,因为我觉得他可以一辈子驻守在麦田里眺望自己想要的幸福.像是期待.也像是等待. 很早看过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句话我尤为深刻,霍尔 ...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 和霍尔顿一起,单纯守望 陈昕 每只蚂蚁,都有眼睛鼻子.它美不美丽,偏差有没有一毫厘,有何关系.--题记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 ...
  • 感悟麦田里的守望者
  • 1 感悟"麦田里的守望者"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 ...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一) 我有段时间总是那么烦躁,会因父母一句话而暴跳如雷,会因朋友的一个动作而伤心欲绝.后来我渐渐明白,那段时光,叫做青春.霍尔顿就是在那个时候突然闯进我的世界.他剪一个 ...
  • 麦田里的守望者
  • 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麦田守望者>,这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其中谢幕时的一番话:"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 ...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800字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800字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的职务就是在那里守望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读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一个少年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大人们眼中的坏孩子, ...
  • 麦田里的守望者
  • 霍尔顿人物形象分析 一:霍尔顿形象特征 1 外在特征:霍尔顿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年纪才16却比平常人高出一个头,, 整日穿着风衣,戴着猎帽,游游荡荡,不愿读书.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他那顶红色的猎人帽.霍尔顿表面看起来是一个讲 ...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的职务就是在那里守望--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读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一个少年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大人 ...
  • 麦田里的守望者
  •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简介: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1919年1月1日生于纽约.15岁时就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1936年塞林格从军事学校毕业.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