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

四年级作文-32800字

作文教学模式校本研修计划

一、基本思路

优化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作文成为学生最头疼的事情,不少学生常常敷衍了事,甚至干脆不写作文,严重影响了语文成绩。这是同当前大力倡导的素质特别是以文素质提高相违背的。为扭转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必须以“人”为本,优化写作环境,优化写作内容,根据学生气质,性格不同组织写作,加强诱导和鼓励,引导学生读书做人,激发写作兴趣,为学生创造写作成功的条件,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语文能力和水平。

二、研修目标

1、构建起一套先进的、开放的、鲜活的、创新的、解放学生思想与表达的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来,以还作文教学本来的面目,变作文为学生们语文学习的一大乐事。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和强化写作主体的认识水平、思维质量、语言素质和写作能力。

2、作文教学理应是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结果性目标),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性目标)和思想认识与品德情操的深化(发展性目标)三维立体动态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根据课程标准这一建构理论、目标体系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无疑理路清晰,方向明确,操作便利。

3、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搜集处理信息以及构思表达。其目的是以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们“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心吐真情。”充分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表白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求得学生们纯真的思想,求得学生真实的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情操。

三、时间安排

时间段:2013年9月1日——2013年11月22日

四、研修内容

1、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即专题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专题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作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3、自评互评: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且效率低下,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先教给学生评改方法,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程序。学生可交换互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变换。

4、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

5、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专题训练的情况上。其它方面的内容已无须罗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

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五、研修活动

根据研修内容呈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下表列出了本次校本研修的总体计划:

研修步骤 研修活动 研修形式 完成时间

初始阶段 小组成员协商制定研究计划、目标等 讨论、研究 2013.9.1-2013.9.10 实施阶段 在班级内铺开 实践、记录 2013.9.11-2013.10.16

深化阶段 在第一段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 反馈、实践 2013.10.17-2013.11.16 总结阶段 统计数据,形成结果 统计、总结 2013.11.17-2013.11.22

六、保障措施

附录: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研修专题 作文教学模式校本研究 研修形式 讨论、实践、总结

研修地点 邹城市第二中学 研修时间 2013.9.1-2013.11.22

学校 邹城市第二中学 研修组/教研组/备课组 高一语文组

研修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刘传德 记录人 倪学梅

参与人员 高一语文组全体成员

研修内容

1、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即专题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专题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作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3、自评互评: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且效率低下,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先教给学生评改方法,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程序。学生可交换互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变换。

4、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

5、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专题训练的情况上。其它方面的内容已无须罗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

其它补充:

明确研究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发扬团队精神,发挥合力,务实高效。

《山区中学课堂作文教学模式探讨》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 当前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较差的现状

作为我们山区初中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都有着共同的感受:学生害怕写作文,一布置作文,学生一片唏嘘,惊叹,茫然,无奈,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甚至希望老师能发慈悲第二天交作文。但这一切过后又不知所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好不容易写出来,看吧,作文内容胡乱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或对例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稍微作一些改变,导致部分作文雷同或相似,语言贫乏、平淡,内容空洞,缺少主旨,文章结构,随意、无序等„„

究其原因,山区学生接触外界极少,每天以教室~家两点一线,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形同虚设,家长也不大关心孩子的学习,认为学习无所谓,不上学照样能打工挣钱,很少主动给学生买课外读物。学校资金短缺,音乐、美术、体育器材不全,校内课外活动开展不正常。另外,当前学生安全又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不再组织学生外出郊游,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结合《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联系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决定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困境与对策进行调查研究,寻求适合山区课堂作文教学模式。

(二)本课题解决的问题:

(1)调查山区初中生作文现状的原因。(2)结合山区初中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会写善写作文,使作文水平有较大的提高。(3)怎样批阅作文更科学、更有效。

(4)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三) 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拓宽山区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丰富新课程教学理论,实现校本课程开发及农村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关注山区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帮助教师认识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通过主要问题的解决,为山区初中作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本课题研究将改变山区初中生作文教学现状,完善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形成山区初中各学段语文作文教学及批阅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四) 课题的界定

1. 本课题研究的角度是山区初中师生对作文教学的困境及有效策略的摸索与运用。

2.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爱写作文,爱学语文,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 “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客观规律下,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二、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经过对各方对山区中学作文的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文与生活的背离倾向

首先是表达上的模式化。教学中经常要求“用事实说话”,其实际是内容的具体化,并不是追求真正的事实。可从很多的学生作文中摘出以下这些句子:描写夏天的炎热是“知了在树上叫着,狗趴在路上吐着舌头,芭蕉叶也耷拉着头”等等,描写冬天则是“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等等。以上描写均与生活相去甚远。

更有对生活底直接虚构。教学中常说“中心思想”为魂,材料为“骨架”。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注意学生的中心思想是否表达清楚,材料是否恰当,而不去考虑材料是否真实。如布置“最难忘的一件事”“在我记忆深处”等题目,多数学生会想到“我”做错事,而有一人则相反,对比之下“我”多么惭愧;或某日大雨,母亲(或其他什么人)为“我”送伞云云。其表达的中心似乎向上,然而离开生活的虚构毕竟苍白无力 。而种种虚构的现象层出不穷:情节虚构、情感虚构、行为虚构等。

(二)、 语言贫乏

具体有这么几种表现:

1、无特点描绘:比如写《我们的校园》,楼房都是“雄伟的建筑”,教室都是“宽敞明亮”,师生都是“朝气蓬勃”。写妈妈就用“慈爱”,写爸爸就用“严厉”;大雨就用“倾盆”,花就用“美丽”等等。

2、简单模仿:比如刚学了浙教版第三册《松鼠》一课,于是在作文中无论猫还是狐狸,兔子还是小狗,均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亮、尾巴美丽、动作敏捷轻快”一类。

3、引用面窄:引用名人名言或是格言,翻来覆去总是耳闻能详的几句,缺少更多的积累,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书使人类进步的阶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功在于勤奋”“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等使用频率极高。而生活中便可触及的谚语俗话则引用很少,唐诗宋词或文学名著中的传世名句更是几乎绝迹。

探究以上问题出现并长期存在的原因,除了环境等客观因素之外,教师在作文指导上存在相当严重的陈旧现象。

正如前文所说,大多数教师仍然以对“学生主体论”的简单理解来指导作文,希望通过系统的技术化的教学训练,使学生能分门别类、按部就班地发展起来。以记叙文写作为例:通常是先由记叙某人谋事或某地等题目展开;对人从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述;对物则从形状、色泽、用途等方面描述;对事则是起因-经过-结果顺序,强调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批改作文时,仍然是“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语言是否流畅、顺序是否恰当”等等。很少触及作为表情达意的学生作文中的实质成分。这样,技巧代替了情感。

在语言上,尚有相当多的教师用摘抄的手段来督促学生积累,这中间包括许多小学教师。诸如文章的开头、结尾,抒情状貌,叙事描景等分门别类,各抄一辑。或是直接从坊间买来“好词好句大全”一类书籍。要求作文时利用。可是这样的摘抄并非是一次有效的积累,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的感悟,相反,却导致了文章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

而且山区中学生,特别是以方言为母语的山区学生,在接受汉语文字时有着与生俱来的心理弱势。所谓“学生怕作文,农夫怕挑粪”。山区暂时还无法也不大可能营建一个良好的汉语环境。口语交流与书面表达的严重脱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文字处理的能力上落后于城镇学生。 因为学生在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一开始就处于被动,为解决以上问题时,我们更多从教师的作文指导方法上入手。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的目标

(1)探讨老师的困境在哪里,如何利用山区中学现有的资源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探索山区初中作文指导的原则、方法及有效途径。(2)探讨山区学生怕写作,作文写不好的原因。(3)探索适合山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4)形成科学合理的山区初中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山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原因。

(2)结合山区生活实际特点提高写作兴趣,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写做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3)研究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 使农村语文教师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4)研究山区初中语文作文评价的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走向过程评价。

四、课题研究的 具体措施

第一步 培养写作兴趣

我一般把学生写的一切东西称为文章或时作品,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的心血之作,虽然大多是

粗糙的。静心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山区学生作文的心理弱点来自以下两方面:1、怕自己的文章得不到肯定。许多老师对作文要求偏高,导致很多学生失望灰心。2、嫌写作麻烦。作文教学中许多显得烦琐的技巧要求使学生感到不适。

那么该如何提高写作兴趣呢?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 以肯定为主。即给高分,多表扬。每个学生的文章,只要是认真写的,都会有可取之处,所以我都给80分以上的高分,以资鼓励,稍好一点的,则在90分以上。每个学生拿到本子首先看的是分数,分数一高,即使有批评的,指出不足的地方的,他也能接受。另外评语也很重要,学生很在乎老师对他的文章的评价。在评语中,我都以表扬为主,尽量挖掘他的闪光点。如:前后文注意呼应,过渡自然。甚至准确用了一个成语,一个句子用了修辞手法都成为我表扬的原因。

2. 放低位置,委婉批评。一味的表扬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时间一长他们会麻木,而且他们的文章中的确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提出缺点也是必要的。对于批评,我讲究放低位置,即放低自己作为老师的位置,把自己放到与学生相等的水平面上指出缺点,并共同探讨修改的最好方法。所以在他们的文章中我常用这样的话来指出他们的缺点:" 这个词不是很准确,请换一个词。" 、" 这句话不太通,请试着改一改。" 、" 这里这样改,你看行不行?有没有更好的改法?" 。

3. 讲究" 随意" 。我发现学生平时写的日记、随笔等都很好,但课堂正式写命题作文时,水平就会降低。这是因为日记、随笔,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体裁、字数、内容各个方面都没有限制,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发挥;而作文则不同,老师规定了题目、体裁、字数以及写作时间,极象一次写作考试。在各方面限制了创作思维。注意到这种情况后,我在作文课上增加了" 随意" 性,即只给出题目、体裁,字数、内容等不作要求。我提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要求没有废话,短要求能充分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没有字数的限制,同学写作起来自由的多。

4、班级中设置佳作展示栏。不定期地推出有新意的学生作文。当然,要求将范围放大,不能局限于一些文笔较好的同学,平时文笔较弱但偶有妙词好句的,也多多给予展示的机会。 第二步 引导佳作阅读

我们常说,一部好书,能够影响几代人的成长。的确,作品中闪光的思想能指明一代人前进的方向,激励无数人奋勇向前。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图书,要求他们去大量阅读,为此应该努力引导他们去读好课外优秀作品。这里所谓的“读好”,即读有所获。

在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选好书籍的准备后,我们教授学生的几个策略:

1、动笔

阅读过程其实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不会全盘接受,这中间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学生接受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是对作品的瞬间领悟、理解,它需要及时下载,以防稍纵即逝,这时候,用一支铅笔圈、点、勾、画、批、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支铅笔能够使你全神贯注,思维敏锐。

2、动口

我们之所以要求学生出声朗读,是因为出声朗读能准确、严密地读完作品的内容,并且为了读出文章中的人物的语气,他们会自发地模拟当时的情景,容易使自己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能确切地理解作品。而这些收获是默读不易做到的。

3、 动脑

首先要求学生去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词、句、段,让他们细细琢磨这些字、词、句、段。然后,时常利用空闲时间以座谈的形式边读边评议,引导学生领悟。

第三步 积累生活素材

前文谈到,山区学生的作文大多离现实生活甚远,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也很不足。这样,素材的积累就显得至关重要。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所获得的效果是课堂

上夸夸其谈所无法达到的。 到大自然去积累素材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看到了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的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儿童的心里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潜在欲望。这种欲望就是交流思维,交流自己的感受,希望同伴们来分享美的欢乐。这样,言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时,教师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作一番描述,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而且,很自然地用已学过的词语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其他触手可得的素材比如流行歌曲,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好的歌词犹如一首诗一幅画,文字精练。借鉴歌词的精练的词句,学生感情得到共鸣,生活中似曾相识的素材便接二连三地从记忆深处跳出来。

第四步 三点一线作文训练

所谓三点一线,就是把平日单元作文训练分为随笔、大作文、小作文三个板块,各块进行不同地侧重点的练习,然后按步骤由难而易,由浅而深,循序渐进。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根本问题逐步形成了共识,给解决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带来了希望。其中语感说和生活说(或称人文说,大语文教学观)是影响较大的两种观点。前者强调学生的语感实践,后者强调语文学习的内容。从语言学习理论角度来看,这两种观点与语言习得论有许多的一致的地方。语言习得在语言学习理论中主要是指儿童在自然语言环境中获得母语口语能力的过程。现在,人们逐步认识到学生母语的读写能力也主要是通过语言习得(为了区别于儿童母语习得,笔者称之为母语的二次习得)发展起来的。从目前世界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趋势看,也是重视习得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强调语言教学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形式为中心到以内容为中心的转变。

这就涉及到我们这里要讲的“真实的写作”。何为真实的写作?我们认为它作为一个语言学习理论新概念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真实的写作必须是真实的,即写作必须负载真实的信息,必须有真实的信息输出,换句话说,就是写作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总之,是由所为而作。在写作中,学生关注的是写作的内容而不是形式。

其次,真实的写作以真实的阅读为前提。儿童在学会讲话以前就已经能听懂大量的词语和句子,说话能力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实的写作是母语的二次习得,当然也遵循这个规律。古人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之谈,像人们熟知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杜甫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还有杨雄的" 大抵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欧阳修的" 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

第三,真实的写作是一种大量、持续的写作实践活动。写作能力从根本上讲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技能,对此大家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作为一种心智技能,写作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形成和提高,而不是单靠讲几篇文章作法之类的东西所能奏效的。对此,许多作家都有精辟的论述。如鲁迅先生说:" 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 巴金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

六、研究的实施步骤和计划安排

起讫时间: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

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相关资料收集整合、起草并完成课题报告。 中期研究阶段: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课题的具体实施。

后期总结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8月,课题成果的收集与整理,完成结题报告。

七、预期研究成果及其呈现方式

1、实验展示课。

2、研究论文。

3、实验成果展示。

谈谈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尝试作了一些探索。下面是本人对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些粗浅之见。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作文选材的思想性。学生在作文前,教师过多强调选材要有意义,能概括出中心思想的题材来写,每次这样反复强调,学生的心目就形成一个题材的框框,还末下笔,心里就受到了束缚,为了要概括一个有意义的中心和题材,煞费苦心,搜肠刮肚。自然会使学生忽视周围的很多丰富多彩有趣味的素材。这种做法:不仅封闭了学生的灵感,而且,这样作文练习也是索然无味的。

2、重读轻写,读写不够统一。学生在写作时不能较好地运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阅读教学材中没有很好联系作文来教学,干瘪瘪的分析、讲读归讲读,作文管作文,井水不犯河水,造成讲读与作文的脱节,学生写起文章来就难了。

3、不善于引导学生积累材料,就是缺乏材料,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如若有物,则多是旧事重提,干巴空洞。古人曾经说“得之在俄倾,积之在平时”[1],一篇佳作的形成,必定得力于长期的积累形成的深厚功底,没有“读书破万卷”,那得“下笔如有神”呢?

4、作文批改方式单一代,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平时作文大多是老师批改的,许多学生写作文不修改,依赖教师改,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老师精批细改,却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教师应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

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一)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1、注意动机意志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

动机,就是激发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学习的动机决定的,一个学习动机纯正的学生,其理智的动机会激励他不断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个困难。写作也例外,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意识与兴趣,这种意识就会在其心底变为练习的激情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会驱动他调动意志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去克服困难。 如何激发内驱力,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呢?首先要加强对作文差生的辅导,课前给他们专门布置预习题,课堂上有意识地要求他们回答预习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是教师知道他们能回答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作文兴趣。课堂指导结束后,又专门询问他们哪些地方不理解,感到困难,予以反复指导,有时,教师也可故意写些“下水”的作文,或者让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先写,教师将作文修改后再读给学生听,并就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某些困难作重点强调。其次,教师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写作热情。①强调作文的意义;②教师尽可能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或暗示学生该次作文容易写好。只要在达到哪一点或两点要求就是好作文;③抓住时机重提某些作文差生过去作文中成功之处;④尽可能把作文题目出得新颖。⑤允许学生自拟题目,写他们最熟悉,感受最深的东西。再次,教师作文批阅尽可能快些,在评讲时对学生成绩或优点肯定充分一些。并把优秀作文选贴在作文专栏中,让大家学习,通过这样,学生尝到作文的甜头,兴趣提高了,内驱力也激发了。

2、注意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多读好文章”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经验。广博阅读,可以丰富阅历,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丰沛语言„„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条,北流市水丰初中教学能够起在全市的前列,这与该校每期设立1—2节课在阅览室的阅读分不开的。确实丰富的图书室对一个学校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不仅是教师充电的好去处,更是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的好场所。

有人把作文比作输出,把阅读比作吸收。这个比喻恰当不过。当然,读书不少,而作文不见提高的情况也不鲜见,原因在于有些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候不注意选择,不注意讲究方法。 内容好,文笔好应当是选择的标准。内容是指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文笔好重点在语言质朴无华,读起来自然亲切。凡符合“两好”的标准的文章,我们都应该大力鼓励学生多阅读。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就是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需要,比如:知识面窄的,就应该选择一些知识比较强的文章和书籍;语言贫乏一些的最好多读一些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如精彩的小说,优美的散文等。

熟读精思,是提高学生写作最有益的读书方法,精华的片断需要发复咀嚼品味,要读得滚瓜烂熟,熟到使文章的语言若出于自已的口,使文章思想若出于自已的心。有的文章,尤其是自已喜欢的文章,还应该背熟,做到张口而来,脱口而出,即使一个月背一、二篇,集腋成裘效应也是令人欣喜的。大作家巴金在回忆他的创作基础时,念念不忘幼年背熟的二百篇范文,著名的学者苏步青中学时代背诵《左传》后,写出类似的妙文,使老师赞叹不已,名家的事例是可启迪的,再者,熟读与精思应该密切联系,一边读,一边通过精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韵昧,琢磨遣词造句的妙处,反过来,也要注意在精思中熟练,读思相结合,相辅相成效果才好。

3、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学生信息接受量

我们常感喟学生的应试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家长大都不愿意提倡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怕因此影响考试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被囿于“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为此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扩大信息接收量,让生活的源头滋润作文田园,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做到多看、多读、多听。作文与一个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因此,多看、勤听、常说,何愁写起作文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涛,风行水上,写出作文又何愁不视野开阔,力透纸背,别具一格呢?

4、多组织实践锻炼,增强学生亲身的体验,培养观察能力

“实践出真知”,没有亲身的实践锻炼,即使写出文章也是空洞乏味的。据说,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为了写出被人踢的感受,不惜花钱请人踢自已,为的就是要亲身体验那种感觉。把它写得真切,其实我们的学生写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实,实践锻炼的机会比较多,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举办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比方植树、野炊、爬山比赛、参观展览、帮助家里有困难的同学干活等等。对于这类活动,学生不仅喜欢,而且积极参与。学生有过亲身的体验,就可以言之有物,文章写得有骨有肉,作文水到渠成,有了写作素材,何愁写不出文章来?

(二)加强课堂的教学,有针对性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训练

1、加强学生德育渗透,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中国传统文论是:“文以载道”,历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中国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了语文要文道合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总体意识,所以无论继承传统还是依纲教学,我们都必须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德育修养放在作文的教学的首位,使作文对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起导向作用。

当代中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一方面改革浪潮带来了万象气千令他们惊诧不已;另一方面社会上阴暗面又使他们幼稚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在作文中都时时有所表现。我们的教师应该结合具体作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使他们提高认识,从而达到准确审题的目的。这要比空谈审题枝巧有效得多。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的革命理论,正确的人生观点和思想情操的教育,使学生受益于课堂,得益于作文。

2、在课堂上做到讲读与写作相结合,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和积累词汇,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的方法

(1)要写真情实感的文章,作文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很吃力,他们总把作文看作是件非常神秘的而棘手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作文要写些什么,什么才是好作文的概念认识模糊。认为那些言词华丽,写好人好事歌颂类的人云亦云的才是好文章。于是为了把文章写好,总喜欢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以文章中,这样的文章是华而不实的。记得七八十年代学生都喜欢在文章结尾处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这个句子作为对尾,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句子在一个学生的几次作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尽管这个结尾与全文内容马风马不中不相及,在文章的内容选材上也出现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多数是些拾到装有大数额人民币的钱包效给失主,扶盲人过马路,送迷路小女孩回家,“我”生病了,爸爸妈妈连夜送“我”去医院之类的选材。这样的文章,一眼看不出是有真情实情,而是在说假话大话空话。读起来平谈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每届从初一起对学生进行开“锁”。每周念几篇文字朴实的情真实切的范文给他们欣赏,其中有一篇文章《认识父亲》,当时学生听后都被文中那真挚的父爱而感动得眼睛湿润了,于是我问学生:“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打动同学,是因为这篇文章中洋溢着一个什么字?”学生纷纷回答是‘情’字,我说:“对!正是这个‘情’字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但不是只有辞藻华丽的文章才有‘情’才能打动读者”。学生们茅塞顿开,纷纷发言道:“这篇文章虽文字朴实,但能写出震撼人心的‘情’来”。我肯定了学生的看法,并归纳:文章不一定非要华丽,只要能打动读者的心灵,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而又明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就是好文章。正如有句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那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我经常特选几篇同龄学生写得好的范文在班上念,学生们听后认为这些文章写得生动,感情自然真实,写出他们的学生生活与心声等。特别是几篇体现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文章。令他们感触颇深,教学生把平日所见、所想、所思组织在一篇文章里面。“我手写我心”那便是一篇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另外还鼓励学生敢于说自已的心里话,喜怒哀乐皆可入文,强调学生作文中要敢于揭露批判社会的阴暗面,像鲁迅先生一样用手中的笔与那丑恶现象作斗争。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选材开阔了,各类题材文章都有了,有大胆讽刺某些教师为了上好公开课而让学生课前进行演习的;有因父母离异而内心痛苦及对第三者怒恨之情;有借作文向父母、老师倾吐心声的,都写得情真意切,很感人。 要使课文成为范文。语文课上的选文,都是精选的美文,是教好学生写作文的最好范文。教师上这些课文时不要孤立的来讲课文,而要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对作文教学可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在上《这不是一颗流星》时,可教会学生“欲扬先抑”的手法;上《白杨礼赞》时,可教会学生“托物言志”的手法;上《故乡》《有的人》时,可教会学生对比的手法等等。这些文章在教学生作文立意,选材、语言、表达等方面起“榜样”的作用。以前让学生写《我的老师》,有许多学生就写老师身体不好,但为了我们坚持带病上课,结果晕倒在讲台上;老师天天到了深夜还在为我们备课,批改作业等。这类的选材在许多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通过上魏巍《我的老师》一课,就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与学生在一起日子是多姿多彩的,老师的形象是丰富的,老师的故事也是挺多的,不一定非要把老师写得那么“壮烈”严肃,完全可以写得轻松活泼一些。

朱自清的《背影》可堪称作文教学中的一篇经典范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应教会学生“以小见大”的写法及朴实的语言表达。在《背影》这篇课文中,作者能够通过父亲极为普通“背影”传达出无比深沉真挚的父爱深情,能够震撼无数读者的心,那同学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一句唠叨,一句轻轻的叮咛,一个慈爱的眼神,那其中却蕴含着无限深沉的父母之爱啊!可许多学生在选材时却往往忽视了这些小材料,常常感慨无内容可写,便挖空心思地去编假大空的材料,总认为父母非要对子女做出什么惊天壮举那才叫爱,而忽视生活中的真实与生活中的爱。通过《背影》这篇课文还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语言朴实的

魅力。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字字含情,确是学生习作的一篇好范文。

3、训练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教师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解决教师批改作文难的一种有效方法,按照教学中原理和写作能力培养规律而言,训练次序为三个台阶:一改语言表达;二改结构技巧;三改谋篇立意。就是说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有三个逐步提高的境界:第一境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改,达到文通字顺,进而语言活泼生动;第二境界是要达到结构完整,文气曲折贯通;第三境界是求得题旨鲜明,独特新颖有个性。这一训练序列中学作文教学中,要以实际实效出发,分阶段实施;也可搞几个循环。我认为,系统地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完全可以成为中学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一条新思路。此外,学生的自改作文我们都要及时评讲,不要放羊式,注意科学性和针对性统一。①就针对性来讲,一是针对该次作文训练要求进行评讲,让学生看印发的评讲作文,找出言语中符合与不符要求之处,说明理由及改正办法,教师予以引导点拨。二是针对学生自改作文存在的较普遍的一两个问题来评讲,让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或讨论究竟怎样改,教师要作总体评价。②就科学性来讲,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讲评要及时,因为学生都希望自已的劳动能得到及时评价。第二,评改课上恰当表扬,慎重批评。从鼓励出发,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结合起来,务使学生自改作文产生下次作文的热情和信心。第三,评改不能见子打子,见错就改,见误就改,结果什么也不改好,有一定计划性和目的性。第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尽管有时也较普遍的,但如果是应该在今后解决的,那么只须告诉学生,作简单解释就行了。

培养学生善于积累作文材料的良好习惯

初中学生常常出现望“题”兴叹,“无米不锅”,的情况,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善于积累,我在指导学生积累方面,归纳为“五多”,即多观察、多思考、多练说、多练写、多修改。

多观察。多观察就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多留心观看,发现它们的特点,抓住它们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积累那些作文的好材料。鲁迅先生在谈到文学创作强调“第一观察”,并说“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不看到一就不写”,虽然在作文与文学他作有所区别,可道理是一样的。记得前几年,学校举行一次作文竞赛,题目是《家乡的桥》,评卷结束,全年级十几班,获奖最多同一班级,事情出人意料,反差如此之大,过后该班语文教师说:“平时作文,我结合学过的课文《中国石拱桥》,带领全班学生参观附近的桥梁,指导如何观察,如何积累有关桥的材料„„”可见,平时注意观察生活,重视积累材料的重要。

多思考。多思考体现在作文的每一个环节,譬如,观察中发现以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就要想一想,为什么不同呢?看见一个地方景致很美,就要想一想,美在什么地方?我谬论如何描绘它呢?读书的时候,觉得这段文学精彩,就要想一想,为什么好?作者是怎样写的?说话的时候,就要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怎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完美呢?写文章,改文章更需要多想:如何立意,材料怎样取舍,结构层次怎样安排,语言怎么运用,为什么这样改最妥而那样改去欠佳,等等。总之,从观察生活,到动笔成篇,每一个环节都要深思熟虑,力求收到最佳效果。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3],学作文而不注重多思,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多练说。说和写是两种不同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方式。说,用的是有声的语言;写,用的是书面语言,二者关系也是密切的,一般地说,说话流利的人,文章也常常比较顺畅,说话杂乱的人,文章则往往没有条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那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写作水平也大都比较高。又因为,说,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所以,我们应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自觉练说。练说不同于随随便便地说。在说之前,一定要想想;我要说的是什么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说,怎样安排„„即使不能把每一句话想

得好,但一定要有个清晰的轮廓,说的时候,把握好情绪,沉住气,前一句话说完之后,迅速想好下句,口齿清清楚楚,高低快慢相应,说完之后,还要细心品味,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缺点是怎么出的,下次怎么克服„„这样,久而久之,不仅锻炼了说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思维敏捷性。

多练写。能力是可以训练形成的,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多写多练,“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几十个字也好。”老舍先生的经验之谈道出了一个客观规律,中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提高写作是受益无穷的,而且生活中可写的内容比比皆是:耳闻目睹的事情,读书看报的感受,爸爸妈妈的音容笑貌,师生的个性,雨后的庄稼,风中的落叶,天上的鸟,水中的鱼,家里的小花猫„„只要你留心观察思考,笔下就有永远写不完的东西。而你重要的是写,用自已的真话去写,话多则长,话少则短,不拘形式,多写贵在认真。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有小改也有大改。小改是指标点文字方面的修改。文字修改采用朗读或默读的方式,发现什么地方啰嗦,什么地方不够顺口,什么地方还显得平淡,就加加工,而且一旦发现不足之处加以纠正,合使文章有较大的提高。

做到这“五多”,便有了写好文章的本钱和本领,一份汗水必然换来一份收获,写作水平也必然会有不断的突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了台下十年功,就不怕台上几十分钟了。

新课改下中学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谭秀顺

中学作文教学须以《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标准,努力改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学生人文修养、人文精神、情感体验;重视写作与生活、阅读的联系,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教给学习方法。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喜欢作文的少,对成绩不在乎的人多。作文教学的确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难在哪里?一是作文本身难。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字、词、句、段、修辞、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这对中学生来说确实有相当难度。二是教师指导难。作文环节的纷繁,令教师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之感,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三是教师作文指导的失误导致作文越学越难。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作文教学的特殊性,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而对写作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很难排上用场,反倒使学生无所适从。而且,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作文指导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学生胡编乱造,被动应付,必然产生厌烦情绪。

可见,要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怕作文一老师有劲使不上的状况,对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正确认识是一个前提。在学生眼里,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作文技巧,而是题材的匮乏。这当然不是说学生己经掌握了写作技巧,而是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写作技巧或是无暇顾及或是根本没有体会。如果学生连文章都写不出来,那些技巧之类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一.丰富蓄积,有源倾吐

倾吐,首先得有东西,否则,别说吐,就是挤恐怕也难以挤出什么来。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

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泪泪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当然,生活认识的蓄积,也包括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获得。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是“放马式”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其次要注意“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定时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借书、读书;“定向”即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导向,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也可指导学生订阅相应的报刊。“定位”即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写读书随笔,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长此下去,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倾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情绪是写作的启动基因。因此,激发这种心理意识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创设情境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走出教室是创设情境的较好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教室里同样可以创设情境。我在教学中常使用“小品激情法”,就是在课前预先指定几位同学(可有教师自己)演练一小品,而后在课堂上当众表演,作文话题便由此生发出来。实践证明,此种形式颇能激发情绪,每次小品结束,学生情绪高亢,倾吐欲望十分强烈。

此外,就作文命题或所给材料引发讨论,或进行实物牵引,像一片枫叶,一只苹果等都能成为契机,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去,以激发倾吐欲望,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收获。

三.引导鼓励,促进倾吐

正如叶老所言,学生。中有了蓄积,会。不吐不快。,但这仅指出了青少年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后而产生的强烈的倾吐愿望。作为语文教师,则不仅要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同时还要善于引导,使其转化为写作行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教学中,我通常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引导:

其一,开设论坛,促进探索,加强求异,发散等创造性思维训练。论坛的形式有多种,可以举行辩论会,就某些问题进行论辩式探索。如针对当前社会上的“追星”热现象、禁不得批评而跳搂自杀问题、中学生活主旋律的内涵等中学生生活中的热点焦点进行论辩。此外,还可以举办专题讨论会、写影评等多种形式的论坛,从而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倾吐欲望,据此写出的文章,内容充实,处处显示出同同学们思辨的锋芒。

其二,培养思考习惯,丰富生活认识储备,训练潜能迁移。生活离不开思考。所谓“行成于思”正点明了“思”的重要作用。看到玫瑰,有人欣赏它的美丽,有人责怪它的多刺,但有人却由此悟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重性。因而也必须辩证看待的哲理。灯光给人希望,白扬坚强不屈,凡此种种,无不是思的结晶,潜能迁移指的正是这种由日常生活现象引起的某种形式的思考,习惯的自然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定势思维在起着积极的作用。具备这种思维习惯,是能促使生活认识增值,从而写作时能有效倾吐的心理意识和思维技能所提出的高层次要求。基于此,一次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地点醒学生的这一认识,以促使其不断发展和成熟。

另外,具体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句话,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避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教给方法,有效倾吐

《标准》提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具体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观察的方法,积累材料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就观察而言,有掠影式观察、探索式观察、摄影式观察、反刍式观察、机械式观察、立体式观察等等,方法众多,不一而足。而积累材料主要表现在日记式或卡片式,是观察感受以及阅读的直接记录;因而可看作是写作的雏形。

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则一方面体现了写作者审题立意、定体拟题、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修改润饰等基本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对学生多进行象征、比兴、托物言志等写作技能的训练。而联想、想象、比较等能使材料增值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作文时有效倾吐的重要前提,因而要加倍重视。利用材料表现主题实际上是写作中的技能训练,方法繁多,不胜枚举。但一定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领会掌握,“关注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忌教师机械灌输,扼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宝贵的创新意识。

新课改下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作文是要传达自己的思想, 宣泄自己的情感, 表达自己的愿望, 一句话, 就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现实的情形怎样呢? 学生普遍对作文有着惧怕心理、畏难心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习惯“编造”, 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谎话、大话、空话、套话。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作文教学一定要回归到本真上来, 要在作文的养成上下功夫, 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情感, 二是思维, 三是语言。

一、注重情感积累

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避免为文造情。”然而真情哪里来? 现在的学生, 往往以自己为轴心画一个圆, 认为长辈的关心是天经地义的, 所以他们很少想到主动关心他人, 很少体会到教师、家长、同学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情感体验少, 对生活感悟不够, 使他们的作文缺少真情。因此,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情, 懂得关爱别人的人,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 我笔写我心”。 著名台湾作家张晓风女士说:“写文章要有同情心, 有了同情心, 才有写作的冲动。”巴金也曾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水平, 而是因为我有感情。”文章是真情的流露, 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 也无法感动人。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积累外, 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只要作者情感的积累丰富, 写作是自然情到笔至, 妙笔生花。例如, 朱自清的《背影》, 写得感人至深, 其中很重要一点, 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试想, 如果没有这浓浓的真爱深情, 只怕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来。事实告诉我们, 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才能给作品赋予永久的生命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 关心他人, 增强他们健康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 发展创造性思维”。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 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逆向思维训练。作文要写出新意, 往往要打破常规, 用逆向思维去审题。逆向思维在古代称为“反弹琵琶”, 俗称“倒过去想”。例如, 在写以《雪》为题的作文时, 一般学生都会在文中赞扬白雪的纯洁, 这是一种习惯思维, 如果引导学生倒过去想, 也许会有“白雪以洁白为外衣掩盖了世间的污秽”这样的观点, 这个观点较之“白雪纯洁”的观点新鲜得多, 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也会因立意新颖而颇受好评。还可以用逆向思维来补充某些原有的单一观点, 使之更臻完善。例如, “近墨者黑”是一般人的观点, 但也有人从逆向提出“近墨者未必黑”, 没有否定观点, 而是从反面进行补充, 使之完善。逆向思维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 写出创意文章, 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2. 多向思维训练。多向思维方法, 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 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等诸多因素进行考察, 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文题目、材料往往也是多义的, 立意时要多角度、多侧面思考分析, 才能得出与众不同的新结论。比如, “滥竽充数”是人们熟悉的寓言, 如果运用多向思维法, 联系实际, 至少可以有四个不同的角度立意。从南郭先生的角度:①批评不懂装懂的行为; ②要抓住机会认真学习, 齐宣王不会长命百岁, 否则只能逃之夭夭; ③肯定南郭先生溜走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从齐宣王的角度, 批评其享乐昏庸、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做法, 不了解实际, 必受蒙蔽。从齐缗王角度, 赞扬他的改革精神。从众乐师角度, 批评其不检举、不揭发昏庸分子的“好人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 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 坚信自己的眼睛, 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

三、加强语言积累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积累。语言积累主要是词汇的积累。文章语言要准确、生动, 丰富的词汇积累是重要前提。那么, 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首先, 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 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 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 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都有涉足, 只要做一番整理分类, 不少内容都可以为写作的材料, 真可谓是“就地取材”。 其次, 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 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 应在生活中提炼语言。鲁迅一生重视“从活人的嘴上, 采取有生命的词汇, 搬到纸上来”。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 体验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他人的语言。

最后, 在课外阅读中, 对自己喜欢的语言, 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 摘抄下来, 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库。

总之, 作文水平的提高, 不能一蹴而就, 它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的偷懒和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 没有深厚的生活和学习积累, 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 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作为教师, 更要把握好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指导学生写作,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技能。

中学语文论文: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及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如何改革中学作文教学,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

一、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作文教学思想急功近利

应试教育使作文教学日益忽略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扭曲了作文的本来面目;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无论从作文题目的限定、思想内容的规定还是结构模

式的确定以及固定材料的运用,老师几乎手把手地指导,一心扑在应试技巧的机械化训练上,甚至让学生背范文、套格式,压抑了学生的自由创作情感和个性表达愿望,使本来鲜活的作文指导陷入了模式化的轨道。

2 对学生作文训练的指导缺乏针对性

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热衷于把作家的创作经验不加分析地移植到学生的作文训练上来,一味强调多观察、多积累素材,而无视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实际写作技能,无视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所遭遇的智能结构上的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事实上,作家与中学生在生活经历、写作技能、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同的层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业已掌握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较高认知水平的作家而言,素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写作的最主要因素,因而对于素材的观察与积累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他最关注的问题。但对于中学生写作来说,素材的获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想提高写作能力,他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即使是同一素材,他们与作家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3 作文教学模式僵化

目前的作文课堂大多遵循着一种教学模式:写前指导—学生写作一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的作文训练一般是依附于阅读教学体系下的被动训练,写作前结合阅读教学中涉及的一些写作知识做一些简单的提示,然后是学生在规定的作文课上根据命题完成作文,之后教师按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再选出符合标准的作文进行讲评。作文训练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操练,这种操练基本上排斥个体的体验,强调的是规范,突出的是审题,注重的是分数。

二、改革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 调整作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中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中学生也这样,他会观察生活,他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他能用作文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思考的需求,他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心实意。那么作文教学的目标就应由“应试”调整为“应需”。而我们正是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环境,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这一理念,长期以来是有共识的。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材料的自觉性和善于捕捉的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深入生活中,将观察生活与观察自我结合起来,能够细心观察生活的环境,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体验每天的喜怒哀乐,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记录真切感受,不断丰富内心世界,从而思考生活,为更好地表达生活而进行写作创造。

2 强化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

写作是一种技术,对于技术而言,要想切实地掌握它,反复的操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技巧,目的还在于写作,事实上也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体味、掌握写作的知识与技巧,古人谚称“读十篇,不如写一篇”也就是这个意思。进行实践训练,首先必须有一定的数量保证,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数量不足,训练的效果就会打折扣。目前,学校安排课堂作文三四周才有一次,远远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课堂作文的训练次数。其次还应该要求学生加强课外写作的训练。对于课外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来用命题作文的形式,也可让学生自由命题,形式尽可能的灵活,但无论何种情况,教师都要介入训练之中,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训练。如此,教师才能把握课外写作训练的效果。

有了数量的保证,并不意味着实践训练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训练质量如何对于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要保证写作训练的质量,一是要加强学生日常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从阅读中、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到有话可说,有

话想说。二是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指出:“学习写作的人应该记住,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还在于学习思想。”

3 实施个性化教学方式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出发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写作活动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个性不是单因素的简单存在物,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由情感、意志、兴趣、气质、能力、经验、品德、信念、世界观等众多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而成的综合系统,它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因素的优化整合。个性化作文教学能使学生通过作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并在这种真性情的抒发与展示中,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充实,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自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推出构思新颖、内容独特、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语言清新明丽、感情真实自然的好作品,而且有利于挖掘、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培养造就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必将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通过立意构思去安排材料,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创新,创新即写作的生命,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精神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创新之路,这也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从平常的事物中寻找到创新的闪光点,正如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所说:“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无尽的源泉。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学生要实现作文的创新,养成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也就是突破常规思维认识的藩篱,获得全新认识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五个要素组成。这五个要素按照一定的分工,彼此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全面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标新立异、又合乎情理的文章。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双柏县妥甸中学 郭秀萍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新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写作课程,过去重在强调文学性。从新课程准可以看出现在的写作课程则强调文学性、认识性、实用性的统一。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中学语文 困境 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贯彻,以及中考作文比重的加大,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目前的作文教学恰恰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许多语文教师费九牛二虎之力,作文教学的效果仍不是很理想。甚至不少学生对作文更是谈“文“色变,哪里去要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习作呢?因此,改进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了。本人进入语文教学领域的时间尚短,对作文教学的体会也不深。在此

只是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笔者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作文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模式固定。一方面,

在目前的语文教科书中,作文单元训练中很少有具体的易懂的作文理论知识,几个字或几句

简述,学生很难从中掌握写作知识,也无法实际运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在指导写作的技

巧理念也过于机械,一般模式为:出题——讲授写作技巧(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组材

等)——学生写作——批改——评讲。由始至终是老师的一条龙服务,很少有学生的能动展

现。这样,学生的思路就陷入教师设计的框框之中,产生心理依赖,抹杀自己的思路,学习

独立作文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写作信心受到压抑。2、写作题目单一‘枯燥,压抑了学生

的 写作兴趣和写作思路,教师设计的题目通常是在上课之前想出或单纯参考作文训练来命

题,缺乏计划性、整体性、阶梯性,一个题目可以被初中生在三年学习中重复翻抄,写作水

平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3、教学评价单向化。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

评价标准和手段的不合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强调更

要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而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很大程度只看重其文学性,只重视写作技巧。评价

手段更不合理,只有教师单向打分,以教师的评价标准为唯一标准,学生自始至终没有参与

评价

(二) 、学生写作训练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对写作兴趣不大。前不久我对我们学校七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只有

22.65%的学生对写作感兴趣;50%左右的学生是惧怕写作。如何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

解放出来是所有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事。

其次学生作文“共性”多而“个性”少。表现在很多同学的作文,写作材料司空见惯、千人

一面;构思墨守成规、平庸无奇;立意苍白乏力、肤浅无神;行文更是如潭死水、呆板无趣„„

前次我校七年级月考,出了个话题作文“感动”,近三成的同学写自己感冒,爸妈送其上医

院。而在送往医院这一事件上又有近五成的同学写那天刚好下雨,爸妈为了儿女把自己淋湿。 再次学生评改作文能力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进行得很艰辛,因为其收效甚

微,不能快速的转化为“反映老师教学水平的学生的分数”而往往被老师所忽视。作文教学

是语文教学的半边天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出路在哪儿?下面是笔者肤浅的

认识,提出来暂且作为抛砖引玉的饵料。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作文指导观,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写作与做人、生活、读书、训练等方面的密切关系,要让学生

的习作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不断在写作实践中让学生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学生感受感悟

生活的能力,要充分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寻求一切可行的训练,提高写作效率,与此

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打破沉闷、陈旧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要具

备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宽容接纳学生思想观点、情

感体验。肯定学生写作中闪光点和独特性,并能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探讨写作问题;要具备宽

厚的人文素养,并不断吸收各种文化知识,以自己丰富的见识学识来娴熟驾驭写作教学,使

写作教学做到题目、题材广泛新颖、思想深刻、语言生动、点拨到位、分析精辟、课堂和谐

活泼;要具备高品位的美学素养,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生活中的美,教会学生体会欣赏美,

让心灵受到美的熏陶、纯净,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写出既有真实的生活情感体验又有优雅

的和谐美感的生动之作来。

二、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不足面。

1、改变原有固定的两节课型和教学模式。把课型增加为多课型和单课型,多课型可以集传

授、写作、批改、讲评于一体,一气呵成。两课型可以写大作文,单课型可以做片段训练。

改变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并互相交流、充分尊重个体、鼓励有创新的观点和见解。2、设计形式多样的题目,改变过去教师临时出题、随意出题的弊病,出的题目要让学生有兴趣,有东西可写。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定个范围自由命题,打破以往教师统一命题的单一格局。3、在传授写作技巧,特别是四大体裁的写作时,在兼顾课文每个单元作文训练目标要求的同时,可以按四大体裁的写作特点进行阶段性的强化的训练,走出目前话题作文中只注重话题,不注重文体四不像作文的误区。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作文的训练量,方式可灵活。如每周写周记、生活体验片段感受;大作文可三周两次;班上办期刊,让学生投稿,在单元考试中加入写大作文;开展年段、班级作文竞赛,学校的征文比赛等,通过量来促进质的变化。

三、把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了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生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和基本功之后,要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知感悟生活,并让学生在习作中提炼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生活的真实、感情的真挚,再配以过硬的写作技能,才能写出结构严谨、章法到位,情真意切的美文来。此外,作文教学还应与阅读密切结合起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可以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可以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可以学到一定的写作技巧。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用课文文章为例传授写作方法和提炼生活感悟、激发写作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能的传授,写作情感的教育,两者有机结合。此外,要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报刊,,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课外书籍、报刊,也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本,开展课外读书课,读书日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为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进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

好文章固然是写出来的,但仍需要做修改,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即精细批改)耗时耗力,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对学生也无多大帮助。甚至可能你改的越细,批得越多,就越增加他们的受挫感。如何改变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批改方式呢?我觉得可以在这几方面做个尝试:1、有选择性的批改,即挑选出几组有代表性、典型性问题的学生作文,进行分析、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范例,给学生启发性的讲评指导;2、当场阅读面改。对于当堂完成的作文,教师可以采用浏览的方法,针对学生的问题当场面改,如果时间不够,可利用课余的分散时间,寻找学生面改,这样教师就不会有长时间批改的劳累,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写作印象,激发思维。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具有了一定写作技能和思维较活跃的学生。3、师生讨论互改。让学生当堂提出写作时的疑问、看法,师生共同探讨得失、优劣,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

4、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根据修改的内容(句子、语言、中心、结构等)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习作,修改并写出意见。也可以学生之间互改互评、交流、探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高自我分析、纠错能力。这几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使学生厌倦、畏惧写作的情绪得到改观。

五、探寻和采用多向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主要是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两方面。思想评价着眼于观点、主题的评价,写作特点、文体结构、布局等技巧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着重于写作的生成后果或写作后的讲评,忽略了学生写作前后的思维、情绪、情感的评价,课程改了,但写作标准、评分标准没有多大变化。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情感经历呈现丰富多变性,传统的评价机制却相对滞后、单一、操作性不强。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写作实践中努力探求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标准,多角度多方面地评价学生作文,以推动作文教学的改进。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尽量最大可能寻求多种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

的写作兴趣:如办手抄报、编印优秀习作、开办习作展、参加各类作文比赛、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报道等;并给学生一定的形式多样的肯定、表扬、奖励,让学生建立写作自信心,获得成功感,并在整个作文教学中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为提高写作水平提供思想上的有力保证。 总之,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很强的语言活动。这种活动必将长期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平等、互动、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让学生开放心态,张扬个性,放飞心灵,自由写作,他们就会笔下生风,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作文导报 首都师范大学

2、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1. 4

3、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4、写作学教程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随州二中 杨 伟

语文是中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写作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洞察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但作文教学却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存在着效果差、效率低的现象。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存在着诸多的误区。

一是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作为硬任务,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的关系。而作文在考试中不像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因而也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因此多教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而且由于目前统改统考作文阅卷,还没有可用客观性较强的办法,阅卷中随意性较大,平时花大力气练习写作文,似乎觉得并不划得来。这样,把作文教学有意无意地看成了软任务了。

二是教课文往往有计划性,教作文却无计划性。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或各自学校所规定的教学常规,每位语文教师在新学期开学之初,都会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认真地制订出一个都较合理的教学计划。但教作文却不按计划进行。有的甚至对作文教学根本没作预先的全盘考虑,随意性很大,无计划性可言。这种“事前无计划,当事随意行,事后无收获”的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了。

三是重视写作方法的教学,轻视生活的体验和语言的积累。

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让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技巧提高,这样就能写出好作文来。于是,许多学生到书店里专拣“作文技法”之类的书买,以为看了这类书,就能写出优秀作文来了。诚然就写作来说,技巧应该说是重要的,但技巧不应该是为技巧而技巧,它的上达,必须以内容的充实为前提。没有充实的内容,光在技巧、文章作法上动脑筋,也是于事无补的。鲁迅先生对这类问题有过一个明确的态度,他在《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中说过:“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他还说:“ 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写出好文章来,应该要十分重视生活的体验、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语言的积累。这才是写出好作文之根本,才是把作文真正指导在点子上。

四是比较注重写作文的篇数,却忽视了对作文的认真讲评。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他们每10天或者每星期 让学生交一篇作文。另外,还要写日记、周记、学习名言警句的心得体会、

每天的观察所得、一些重要的节假 日里的见闻„„但却忽视了对作文的讲评。以为既是实行了“广种”,就必能获得“薄收”。这其实是“题海战术思想”在写作上的反映。经验表明,多写对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能力有帮助,但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不少学生来说,其写作水平的提高还有待于适当少写几次多增加几次讲评。

五是应试作文教学顽症难治。

“言为心声”,照理说,作文写的应是心声,也就是说,写作文应该写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写那些感人的东西。但是,现在的考试模式,却较少甚至根本不可能让同学们去写真情实感。不管你有没有某种真情实感 ,一律要以这试卷上规定的题目和要求,迅速认真地下笔了。这样,同学们只得根据作文要求,硬着头皮来凑来虚构。被认为凑得好的,就得高分或较高的分,凑得差的,就得低分。应试教学、应试作文也就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拼命从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进行大力指导,因而大量的无病呻吟、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作文都从考生的笔下生产出来了。应试作文教学已成顽症。

产生以上作文教学中误区的原因,首先是与教育思想有关。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是应付考试的教育。为了应付考试,学校教育一切围着考试转,暂时与考试的分数关系不大的,就少做甚至不做。写作教学也当然是如此。如果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正确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那么中学的作文教学就决不会是目前的这种状况了。

其次与社会上人们的评价有关。

社会上的人们,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几乎全看一所学校的升学率。升学率高,就是一所好学校,升学率低 ,就是一所质量差的学校。评价一位语文教师,主要看他教出来的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否高,而不问其写作能力是否强是否好。人们对用上述标准衡量出来的“好学校”赞不绝口,并趋之若鹜地把孩子往这些学校送。试想,在这样的社会压力袭来的情况下,一个语文教师在教作文时,他会没有顾虑,没有考虑的吗?

再次,与现在的考查方法有关。

现在的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部分,其考试方法不外乎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等。这样的形式,不管考生“写不出”还是“写得出”,一律都要“硬写”的,是毫无选择余地的。这种考试方法看上去貌似公正,实际上也并不完全是如此。正是由于这种考试方法,给作文的应试教学提供了存在的环境。这就告诉我们,改革考试方式方法,是搞好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究竟应如何改进我们的作文教学呢?作为把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高度综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一项系统工程,写作能力的培养决非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办到的,但是如果教学方法得当,使学生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能。

一、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写作感到轻松愉快其乐无穷的学生恐怕是凤毛麟角,而对作文感到困难艰苦忧心忡忡的学生恐怕是成千上万。不少学生一遇到作文课就产生害怕的心理,产生厌烦,不愿意写作文,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当作家、记者,写不写作文无所谓,因此也不肯写作文。对于这样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是首要一环。传统的写作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把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动降格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训练,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命题,终止于教师的批改,根本没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作文产生厌烦情绪。所以,要使学生文章写得好,关键是积极培养其写作兴趣,让学生乐学、乐写,从写作中感受到快乐。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

骚之声时有所闻。纵使“行政干预”,学生完成的仍是强挤硬榨,用以应付老师的“遵命作文”。所以首先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首先我把作文改为“表达能力作业”,使学生在心理上减轻压力。再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向他们讲述中国历史上的“袁虎的倚马作令”、“王勃写《腾王阁序》”、“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都是落笔成文,出口成章的。而今后的社会也要求我们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去交际、去完成高速度、高智能运作的社会。

2、教会学生感知生活。

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材料,没有内容,没有激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将文章写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这个“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平时对语言、对知识、对生活的积累。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在激动人心的改革热潮中,观察五光十色的宇宙奇观,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事件,挖掘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叶圣淘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指导学生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

3. 充分利用教材的美感,激发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

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久经岁月磨练,历来脍炙人口,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情操美于一体,是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学首先要感知文章的情感美。“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它饱含了作家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作家心血和生命。所以语文教材无不饱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学中准确而充分地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把课文当作例子,当作优美的范文,让学生在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当中,感受优秀作品的魔力,从而激发其创作的欲望。

4、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突破习惯性思维和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赫尔岑),提倡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自由文”。所谓放胆,就是打开思路,开动脑筋,放开手脚,无拘无束,插上想象的翅膀,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海阔天空,任其驰骋,随意翱翔。所谓“自由文”,就是结合各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引发学生的激情,唤起写作的动机,使之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提起笔来,如泉涌瀑泻,自然抒发情怀。

5. 培养学生喜欢、享受写作的情感 。邹芩以十分形象的语言说起她对写作的感受:“当被别人或自己的故事所感动,被心中的梦想、幻境所激动时,稿纸就像无垠的原野,手中的笔便成了黑色的骏马,尽情任意的纵横。笔尖在纸上‘沙沙’的摩擦声,犹如马蹄清脆的踢踏声,倏忽间,小小的一张纸上布满了方块字,一个个在那里眉开眼笑,轻声欢唱。扔下笔时,犹如卸下担子,尽管赶得上气不接下气,心情确实无比欢畅。”“这样的写作,我喜之,乐之,亦爱之。”从作者的独白可看出,她将“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当“我要写”这种发自内心的愿望被诱发出来之后,学生的写作就会以写为乐,乐在其中。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皱芩和张翼创作的兴趣、热情和喜悦,是成就小作者创造性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喜欢、享受写作的情感其实就是诱发

学生“我要写”的愿望。

“导、练、改、评、再作”作文教学模式

甘肃省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高年级作文教改课题组

一、关于作文指导

第一步,指导。

指导是指学生作文前的指点,引导。初中生还处于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尚缺乏独立写作能力,下笔前没有教师的指导,很难正确领会作文要求,写出来的文章,毛病必然很多。如果在作文前给予充分的指导,就会使学生初步弄清楚为什么写,如何写,就会使他们受到鼓舞,提高作文的积极性。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指导:

(一)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指导。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优秀作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本着“以读带写,读为写引路”的原则,充分发挥课文对写作的指导作用,紧扣课文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行文、款式等方面指导学生的写作,让学生通过课文去初步感知应该怎样写,而不应怎样写。

(二)结合优秀例文进行指导。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讲的就是学习和模仿。教师要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量,从优秀作品中获取有益营养以作为已有知识的补充,借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和丰富写作材料。同时,引导学生模仿例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和表达手法,掌握作文的规矩,进而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写出有新意的习作来。

(三)要联系实际进行指导。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熟悉生活,积累生活,挖掘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去多接触社会,多接触人,多观察生活,并指导他们在此基础上去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让学生的大脑中储存一定量的生活材料,扩大“进口”,作起文章来才不至于有“无米之炊”的烦恼。

(四)注重成功指导,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从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看,不是他们不具备写好作文的基本条件,而是缺乏写好作文的信心。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怕”字。要提高作文指导与写作效率,就必须先消除心理障碍。最佳的方法,就是在学生作文之前,注重对学生进行成功指导。教师要鼓励他们写实事,抒真情。告诉学生,写好作文并不难,并非高不可攀的事,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鼓励他们去掉“怕”的心理,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作文指导要着力于激发写作兴趣,打开思路,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指在要害处,导在兴趣上。对于一些题目,老师不应讲得十分透彻,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鉴于学生不会写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作文前,教师先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如看图画,读书,听音乐,看戏剧,讨论等,以唤起学生作文兴趣。 第二步,说文。

说文指的是学生针对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而进行的“即席发言”。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学生写作文的基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拓展作文思路有着重要的作用。说文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说文的内容包括说文章的题目、说文章的主题、说文章的体裁、说文章的构思、说文章的布局谋篇等。说文的形式可以个人说,可以小组选出代表说,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说。在学生说文的基础上,教师作出简短点拨与小结,同时,提醒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独到的构思和见解。

安排“说文”这一环节,既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便于老师发现问题,现场指导;既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又利于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而为“初作”创造条件。

二、关于作文修改

修改是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修改

文章的习惯和能力,要把修改初作作为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及时检查。

修改时,可采用学生自改、学生互改、教师批改等方式,我们主要采用学生互改和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式。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做到“十查”:一查观点是否明确;二查重点是否突出;三查内容是否充实;四查扣题是否紧密;五查详略是否得当;六查结构是否完整;七查文笔是否简练;八查句子是否流畅;九查用词是否确切;十查标点是否准确。在“十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修改之后,还应让学生写出200字左右的批语,谈出自己修改作文的意见或感想。批改结束,作文本发到作者本人之手后,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评语,反思写作得失,总结问题,写200字左右的作文后记,这既是一次小练笔,也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对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写好评语,是做好评估工作很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心灵最细微的运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并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

作文评语必须把握这几点要求:一、针对性。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会不得要领。在评改时要抓住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指明方向。二、鉴赏性。评语要落在一个“赏”字上:赏其取材新,赏其立意深,赏其见解独到,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态度认真等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品赏成功的喜悦。三、文学性。一条好的评语应该具有文学色彩,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意,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四、幽默性。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可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五、情感性。评语要有真情实感。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他们会马上感奋起来,振作起来,花费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

有这样一则寓言:冬天,北风想把人们的衣服脱掉,于是板着面孔使劲地刮着,风刮得越大,人们的衣服穿得越多,裹得越紧;而春风却不这样,她轻轻地吹拂,带着暖意,带着温馨,于是人们敞开了胸怀。我们的评语不也应该象这轻轻吹拂的春风吗?

三、关于作文讲评

学生在完成初作之后,不仅急于知道自己写得怎样,而且迫切希望知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因此一般都爱听评讲。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讲评。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从学生的作文中挑选有代表性的让大家分析评论,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不好,应该如何写,使学生在讲评中得到启发,然后对照自己的作文,或让学生读范文,引导他们将范文与自己的作文对照分析,领会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或由教师讲课前把初作本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对同学和老师批改的地方仔细琢磨,写出心得体会,然后选几个体会得深的学生做重点发言,并引导其余学生作补充。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总结。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重视批改,扩大批改的效果。

评讲作文是每个语文教师在修改学生作文后必须做的事。目的是通过评讲,肯定学生的长处,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通病,以便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评讲可概括为:“概说全局,肯定成功,分析不足,指津引路”。这样评讲起来,有点有面,有正有反,材料丰富充足,内容具体贴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收效比以前大得多。

讲评宜注意以下几点:(一)讲评要有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把批改中发现的主要优缺点记录下来,然后分析综合,确定讲评的内容。(二)讲评要有重点。教师要紧扣作文要求,一次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三)讲评要贯彻表扬为主的原则,要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四)讲评要师生共同活动。教师既是讲评的组织者,又是讲评的参与者。

讲评是作文指导的再现和提高,是作文修改的深入和继续。通过讲评,使学生明确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进而获得理性认识,为“再创作”铺平道路。

四、关于“再作”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乏具体可行的训练方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一题一作,学生写完交给老师,老师批改讲评完发给学生就算了事。这样,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失去了再认识、再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通过我们的摸索和探讨,认为“一文再作”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

“再作”的训练过程是在指导、说文、写作、批改、讲评的基础上所作的复作和复批。“复作”是指学生在修改、讲评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写作。复作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标题、段落合乎书写的格式;(二)标点符号清楚正确;(三)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四)行文流畅、语言规范、富有新意。对复作这个环节要严格要求,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重视文章的形式美和内容新,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

复批是对学生作文的第二次批阅。复批和初批有着明显的不同;初批比较细致,而复批只是“浏览批阅”;初批要批要改,而复批可批可改;当然,还有个别学生复作后的作文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得的分数和判的等级没有达到标准,教师就要面批作文,进行个别辅导,而后要求学生再修改、再复作,教师再批阅,一直到学生写出合格的文章来。我们认为,“一文再作”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与写作规律的。采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调动初中生的作文积极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相关作文

  •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探析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封面 市地: 年 月 日 1 小学情景作文教学探析 摘要:创设情境进行作文,也称为情景作文,是指导学生根据在具体场合或某种景象.境地中以自己的观察.体验.感悟或联想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学生的描写 ...
  • 作文教案
  • 2 __年__月__日 第__周 星期__ 总课时:__节 1节约用水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1.看图作文,在看图时展开想象,把画面意思表达清楚. 2.: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育学生"珍惜水源,从我做起". ...
  • 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
  •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是集识字.阅读.理解.观察.思考.书写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活动, 是学生系统地表达知识经验.生活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 ...
  •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
  •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 张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 ...
  • 创新作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 创新作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4月13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最棘手的要算作文教学了.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费 力不讨好,教学效率低,学生也不买账.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创新作文教学,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切实转变作文教学观念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 ...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全册
  • 作 文 教 学 通 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全册 学校 班级 姓名 三年级作文教学通案 2 <新课程标准>对本年级段的习作要求 三年级作文教学通案 3 中高年级"自主探究"三环节习作教学策 ...
  • 作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
  • 策划人语: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界人士的批评.在语 文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 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 ...
  • 作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_语文论文
  • 策划人语: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界人士的批评.在语 文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 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 ...
  •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不良现象与反思
  • 朱立华 朱 霞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作文水平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作文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师的重头戏.然而,仔细观察当前的作文教学状况,许多不良的作文教学现象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语文老师对作文 ...
  •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