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观察与记录

初一作文-800字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相关作文

  • 用心观察与记录
  • 小编导语:用心观察与记录是2014年广东卷高考满分作文,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更多2014年广东卷高考满分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 ...
  • 心观察与记录
  • 用心观察与记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 ...
  • 观察日记评语
  • 你有观察,有思考,有实验,结构也很完整,叙述也有条理. 你的小蒜苗和你一样有这不服输]力争上游的劲头,你赋予小蒜苗动作.情绪,很好,继续努力 你的语言太吸引人了,你积累的那么多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正邦,你的比喻句也是那样生动贴切,最后结尾实 ...
  • 生活中发现美
  • 观察中寻找美 发现美 --生活中的美与写作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写作始终都是难题,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是通病.学生却总是闻"写"生畏,毫无兴趣,往往以一些"作文选"为样本,写出的作文千篇一面 ...
  • 三下习作3发现
  • 下面以指导学生观察柳树和小竹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 ①训练学生有序观察. 第一步.按照老师暗中设定的顺序,学生观察.我让学生远远看柳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找到春天的足迹了吗?孩子们齐声回答:春天根本没来,柳树上什么也没有.我带 ...
  • 习作指导
  • 作指导 [信息技术与语文科习作教学整合特色与切入点] 1.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切入点:习作教学难, 难在学生没有表达的欲望.冲动和兴趣, 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次习作教学,学生通过欣赏各种充满童趣的图片,播放<童年& ...
  •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 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从中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趣,和生活之理,之后用你的笔记录下来. 2.用心感受校园生活,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关注家人,关 ...
  • 2014年高考6篇优秀作文
  • 广东省考试院公布考2014年高考6篇优秀作文 第一篇:用心观察与记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 ...
  • 快乐作文
  • 快乐作文 真正想让写作教学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里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对此,结合个人在教学中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用心思考,善积累 有些人对生活进行了不少观察,但却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在对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