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网络热词"怼"

六年级作文-7800字

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一言不合就开“怼”,是现代人戾气重、太冲动吗?从“怼”的姿势和情绪来看,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我只是想合理地表达愤怒”“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成为当下很多人的处世哲学。

从怨气十足到据理力争

《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果硬要说有什么能流传至今的“怨怼”,大概关汉卿元杂剧《窦娥冤》中女主角的那一段“怼天怼地”能算一个。

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2017年1月,微博上包含“怼”的话题达122个,阅读量最高的接近2.5亿,在百度搜索有关“怼”的新闻,累计超过1.7亿。

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研究员颜旭说,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宫斗剧巅峰之作《甄嬛传》中,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花虚假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商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无能是小,若是心术不正,挑拨是非,坏了德行,那才是大事。”“大家相识一场,有什么话当面说也就罢了,又何必欲擒故纵,步步为营。也太辛苦了些!”

《战狼2》叫好又叫座,主角光环却遭质疑。吴京怒怼舆论的那段话,点击量秒上10万:“可能就是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吧,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我就是怼这个,我就怼。即使有些人反感我这个,我也怼。”

“怼”字的两张脸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

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黑帮电影里看看也就算了,在现实规则秩序下以身试法,大可不必。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有部动作喜剧电影叫《别惹我》,讲述了一个因证人保护计划而迁居诺曼底的黑手党家庭,在平静的法国小镇上躲避追杀,却依然改不掉用黑帮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故事。如今看来,电影想表达的,就是一种“怼”的习性和人生态度。

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有受访对象说,虽然自己不擅长“怼人”,却十分喜欢看别人“互怼”。那些霸气侧漏、幽默机智的斗嘴,让人觉得爽、过瘾、舒畅。会“怼人”,渐渐成了一种情商高的表现。

明哲保身不如“潇洒怼一回”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

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最近,有网友发布了一段在上海地铁上拍摄的视频:一名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岂料,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起众人怒怼。发生在杭州的一幕与此类似。清晨,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义正词严地怒怼在西湖中游泳的男子,该男子还很不服气,百般狡辩,引起路人义愤。

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洒怼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simple”说:“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

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热词

热词,即热门词汇。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及民生问题。其主要表达形式有语言、文字以及网络图片。

网络热词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语言首先是流行于虚拟网络空间并且为网民自己创造或借用的;二是能够记载历史、传递民情。既然我们把一个语言单位称作“网络热词”,那么它应该同时具有“网络”和“热”两个基本要素。“网络”要素,说的是它起源于网络,由网民自己所创;“热”要素,说的是它被网民所熟知并广泛使用,产生巨大社会反响。

热词是最流行的时尚语词,新鲜、带劲、充满活力。

它们有的是已被巧妙本土化的舶来品,有的是方言“南征北伐”后的遍地开花,有的恰是旧词焕发“第二春”有了新的意义。每个热词都紧贴躁动多变的时尚,反映了当下社会生活的特征和情趣,展现了即时的辉煌。时尚是短命的,却能通过词语留下痕迹。来吧,让我们透过民间热词感受时代的脉搏[2] 。

热词即热门词汇: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它往往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及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网民,热词同样也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

热词表达社会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自媒体的繁荣兴盛,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渠道和方式的改变,在语言表达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每时每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自媒体网络热词诞生,一些经典的热词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得以迅速传播,并以常人无法想象的速度更迭改变着。在“人人即媒体”时代,热词是自媒体逐渐普及和其参与者自觉适应、融入网络的必然产物。[1]

热词创作具有和新闻创作一样的精髓和理念:

紧扣社会热点,吸引受众眼球,博得舆论关注,常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因此也创造出众多令人感到新奇的词语。每一个热词的产生和热传,往往跟随社会重大新闻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热词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热词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而且已经成为都市人宣泄情绪、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方法。人们产生精神危机、对社会缺乏信心时,某种情感就会成为社会的共同心理,当带有这种情感色彩的新闻事件发生时,聪明的人们就会针对一些敏感事件发表异议,用“隐晦”的方式创造出“令人叫绝”的网络热词,借此来调侃稀释心中的无奈,从而迅速引发共鸣。

热词折射社会热点的民意特征: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人们赋予的,人们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互联移动技术发明之前,面对重大新闻事件,民众只能通过人际传播来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1] 。在自媒体这个异常开放的空间和平台上,带有公民评判意识的各种网络热词此起彼伏,源源不断。例如在贵州瓮安事件中,有官员说出“做俯卧撑”之后,原本受网友们宠爱的“打酱油”一词立即被“俯卧撑”取代了,用来表示对事情漠不关心、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干与自己有关的事情。2009年2月,云南24岁的李荞明在被看守所关押11天后死亡,警方对于这件事情的说法是他和狱友们玩“躲猫猫”撞墙所致,“躲猫猫”一词迅速蹿红网络

[1] 。

热词也有消极影响的一面:

是疏远了汉语的规范,网络语言往往是“数字+符号+字母+错别字”的高度杂合型语言,它给语言的规范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另外,由于有失偏颇热词一旦传播,舆论就会脱离正确的轨道,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热词:采摘语言的鲜果》内容简介:热词是最流行的时尚语渊,新鲜,带劲,充满活力。它们有的足已被巧妙本土化的舶来品,有的是方言“南征北伐”后的遍地开花,有的愉是旧词焕发“第二春”有了新的意义。每个热词都紧贴躁动多变的时尚,反映了当下社会生活的特征和情趣,展现了即时的辉煌。时尚是短命的,却能通过词语留下痕迹。来吧,让我们透过热词感受时代的脉搏。

自媒体网络热词特征探析

自媒体的繁荣兴盛,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渠道和方式的改变,在语言表达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每时每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自媒体网络热词诞生,一些经典的热词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得以迅速传播,并以常人无法想象的速度更迭改变着。在“人人即媒体”时代,网络热词是自媒体逐渐普及和其参与者自觉适应、融入网络的必然产物。

创造群体众多的网络特征

所谓自媒体网络热词,就是在博客、微博、个人主页、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中流行的热门词汇。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网络热词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语言首先是流行于虚拟网络空间并且为网民自己创造或借用的;二是能够记载历史、传递民情。既然我们把一个语言单位称作“网络热词”,那么它应该同时具有“网络”和“热”两个基本要素。“网络”要素,说的是它起源于网络,由网民自己所创造;“热”要素,说的是它被网民所熟知并广泛使用,产生巨大社会反响。

在我国的网民结构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且占据绝对优势。年轻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更喜欢追求个性,展示自我,崇尚创新,追逐时尚,往往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中诸如一些语言规范的约束,因此,网络热词的创造者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每一个网民都是一个潜在的创造者。年轻人每天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些热点事件创造新词,这些新词在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传播之后,又被传统媒体放大,网络热词由此得以迅速传播。

具有新闻属性的时代特征

自媒体网络热词创作具有和新闻创作一样的精髓和理念:紧扣社会热点,吸引受众眼球,博得舆论关注,常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因此也创造出众多令人感到新奇的词语。每一个网络热词的产生和热传,往往跟随社会重大新闻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自媒体这个异常开放的空间和平台上,带有公民评判意识的各种网络热词此起彼伏,源源不断。在贵州瓮安事件中,有官员说出“做俯卧撑”之后,原本受网友们宠爱的“打酱油”一词立即被“俯卧撑”取代了,用来表示对事情漠不关心、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干与自己有关的事情。2009年2月,云南24岁的李荞明在被看守所关押11天后死亡,警方对于这件事情的说法是他和狱友们玩“躲猫猫”撞墙所致,“躲猫猫”一词迅速蹿红网络。

自媒体网络热词是一种社会性语言,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生活现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们在使用自媒体的同时,不断反思着所处时代的自身价值、生活方式等,而网络热词就是这种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特征,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比如,现在年轻人经常把“郁闷”“纠结”挂在嘴边,反映的是当代年轻人对求学、就业、婚恋等问题的困惑。从最近几年互联百科年度网络热词也可以印证这一点:2012年的网络热词是“正能量”“你幸福吗”“元芳,你怎么看”等;2013年的网络热词是“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女汉子”等;2014年的网络热词是“萌萌哒”“有钱,就是任性”“也是蛮拼的”等。每一年都有切合时代特点的新热词诞生,每一个网络热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折射社会热点的民意特征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人们赋予的,人们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互联移动技术发明之前,面对重大新闻事件,民众只能通过人际传播来交流和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媒体等网络媒体的出现,不但为公众获取信息提供了渠道,也为自由发表自己的好恶提供了交流平台。

自媒体网络热词有的针砭时弊,有的弘扬正气。“俯卧撑”“神马都是浮云”“蜗居”“也是蛮拼的”等网络热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其所蕴含的不仅仅是词语本身的字面意思,不仅包含同期社会热点问题,也包含民众对新闻事件的主观态度。例如,“我爸是李刚”这一句式在一夕间爆红网络,这句话并没有出现在官方话语中,它出自“官二代”之口,这个短句从表面上看很幽默,其实透露出的是民众对特权思想的强烈不满,并且试图通过发出自己的声音来维护受害者的权利,是一种民意的体现。

现在,网络热词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而且已经成为都市人宣泄情绪、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方法。人们产生精神危机、对社会缺乏信心时,某种情感就会成为社会的共同心理,当带有这种情感色彩的新闻事件发生时,聪明的人们就会针对一些敏感事件发表异议,用“隐晦”的方式创造出“令人叫绝”的网络热词,借此来调侃稀释心中的无奈,从而迅速引发共鸣。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凡事都包含着两方面。自媒体网络热词既有其积极的影响,也存在着消极影响。积极影响的一面是丰富了信息传递载体的种类,弥补了传统语言的不足,使交流更有活力,加速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与旧媒体形成合作共同形成舆论监督合力。消极影响的一面是疏远了汉语的规范,网络语言往往是“数字+符号+字母+错别字”的高度杂合型语言,它给语言的规范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另外,由于自媒体的特殊性,报道事件时容易产生失误,有失偏颇热词一旦传播,舆论就会脱离正确的轨道,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热词已不再只是网络中的新鲜事物,已经渐渐走出虚拟网络空间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让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新颖幽默。(李小梅作者单位:山西日报总编办)

网络热词逐渐从最初的单一式、标准化、口号式发展到今天的多样化、个性化、娱乐化。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反映出了网络时代在我们生活中的延伸,当然粗俗的“热词”,大家就尽量不要用了,因为污染“环境”。

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 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各个领域的创造性都在提高. 网络词语也是一样. 最近流行的词语又是什么呢? 你听过吗? 你会说吗?

看到一条新闻, 讲到近日一则关于“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有望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的消息引发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大家都对《牛津英语词典》略知一二吧, 《英语牛津词典》由牛津大学出版发行, 被视为是世界最权威的英语辞典. 该词典从1857年开始编撰, 搜集并收入1000多年以来的英语词汇, 在1888年初出版第一分册. 此后《英语牛津词典》与时俱进, 内容不断充实, 到现在每三个月就会更新一次.2004年, 牛津出版社正式推出年度“热词”.出版社追踪当年英语词汇的变化, 经过编辑投票, 挑选最能反映当时社会流行和公众情绪的词, 作为年度“热词”.

相对于其他世界语言, 汉语是一种规则最少、省略最多、最灵活、最简洁和含蓄的语言. 它的表达充满暗示性和会意性. 汉语似乎比其他语言都有更大的随意性和自由性. 它灵活而创造性大, 是一种“柔性语言”,既然汉语具有这些特点, 那么在网络时代像“土豪”“大妈”这些词被赋予新意而重新被热捧, 也就不足为怪了.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中国大妈”这样的口头语最近是不是经常在你的生活中被提及呢? 对于我来说, 是这样的. 在我的理解中,“土豪”浅层的

就是指那些有钱的人, 相当于土大款.“大妈”一词的新起是由于前段时间黄金价格下跌, 因此在美国的黄金市场上出现中国大妈疯抢黄金的现象, 因此“大妈”一词迅速风靡.

然而“土豪”和“大妈”这两个词语作为网络热词并不是网络新创.

“土豪”这个词早就存在于汉语体系中, 原本指横行乡里的地主.“大妈”就是我们对一些长辈的称呼. 那么, 在外媒的笔下, 这些词又有什么新的含义呢?

tuhao (对应汉语:土豪)它的外媒释义为:“„土‟意味着土气或者粗野,„豪‟意味着显赫、华丽.„土豪‟拥有暴发户的艺术鉴赏力、新贵的社交礼仪以及新富的花钱习惯.”

在当今社会, 了解“土豪”很重要, 迎合“土豪”的口味有利可图, 有“土豪”朋友合理划算. 跨国公司很清楚这一点.9月20日, 苹果推出一款金色版智能手机. 最初有人不相信苹果公司居然变的如此俗气, 但这款手机在中国相当抢手, 并衍生“土豪金”称呼——甚至上了国有媒体头条. 虽然事实证明但有财富是空洞的, 但它对于任何机会或影响力而言都不可或缺.“土豪”一词的新起并赋予新意这在市场化商业化充斥的当今社会就是有力的证明.

dama (对应汉语:大妈)的外媒释义为:“带动金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中国国内对黄金的购买需求. 这其中, 中国大妈的购买力不容小觑.”《华尔街日报》发表报道称, 国际金价今年4月至6月下跌期间, 许多中国消费者纷纷抢购黄金, 其中包括不少中年女性, 以至于引发外界对“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关注. 在其网站的视频报道中, 《华尔街日报》甚至还专门创造了“dama”这个用汉语拼音得来的单词.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中国网络热词有望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样有影响力的外国词典呢? 是汉语的影响力还是西方式的嘲讽呢?

毋庸置疑, 在当今社会,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其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之汉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当今社会上的“汉语热”就是一个实证. 在我看来,“土豪”“大妈”这样的词语有望入《牛津字典》, 貌似展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但却不能令人应以为傲. 因为它们所展现的负面涵义让我们汗颜和警醒. 这样的词语受到西方热捧, 恐怕还带有一些揶揄甚至嘲讽的成分. 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 当你说“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时是什么样的心态呢? 是有揶揄的成分吗? 在网络上这样的词火热出现, 是不是掺杂了贫富分化的无奈, 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 大众在大面积互贴“土豪”标签的同时, 弥漫的是戏谑、调侃, 同时我认为“土豪”一词的“死灰复燃”就是旧瓶装新酒,“土豪”生动而全面地反映了大众矛盾而纠葛的心态.

大妈”这个词, 随着黄金价格的起起伏伏而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妈”身上附着了许多农业文明尤其是小农经济的因子, 但在西方的解读中,“dama”更多被赋予一哄而上、保守贪婪、世俗盲目的负面信息.

所以, 在我看来这样的词语被西方媒体或者权威字典所关注, 反映了它们在当今语境中的影响力, 但是它们能否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却是另一回事.

中文热词走红并不等于“汉语强大了”.当下的中国, 在地球村中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存在, 不由人不重视和“另眼相看”,中文热词进入英语, 当然也就顺理成章. 不过, 由于西方中心论仍然根深蒂固, 西方人往往用“他者”的眼光, 使一些来自中文的热词增添了一些揶揄甚至偏狭的成分, 有时甚至就是一种有意的误读与重构. 因而, 面对这种“热”,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 这就是中国热、汉语热. 并且对于这些带有揶揄甚至贬义词语在国外额风行, 我们还应该有所反思.


相关作文

  • 网络文学的今昔与未来作文
  • 自从网络诞生以来,各种曾经不可想象的千奇百怪纷纷出现,快速得让人目不暇接,而惊奇的程度也同样让人乍舌不已. 这里,我们不说那些因为网络而有机会自我张扬所产生的种种怪现象,我们只说网络文学,这一尚未得到文学界公认,但在茁壮成长的文学中的一支. ...
  • 走进网络世界
  • 走进网络世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偷菜"等网络词汇已经慢慢融入了人们的思想.可以说,网络是迷人的,是绚丽多彩的,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缤纷的网络世界,一同体会网络间无穷乐趣! 作为21世纪领军的 ...
  • 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世界,是一个科技的世界,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良莠不齐的信息.许多家长都认为网络是虚拟的是,是不可信的.尤其是网络游戏更是害人不浅,但是网络真的是这样吗?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也一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身处二十一世纪的人应该如 ...
  • 感悟网络
  • 有段时间了,我经常思考:网络到底给人带来了什么?那么多人不断的点击又是为了什么?我苦苦地思,细细地想,网络给我这样的印象-- 网络是解疑答惑的老师.我最初接触网络是通过网络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起初,在工作中遇到好些以前没有遇到的课题 ...
  • 正确对待网络
  • 16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或游戏机 适用对象及设计背景 本设计适用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处于心理发展的骤变期,虽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但仍缺乏是非明辩能力,容易受到某一方面的引诱(比 ...
  • 我对网络的感受
  • 1.网络这东西,我的感受是 网络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它具有无穷的魔力,让人发生巨大的变化.或使人沉迷诱惑:或使人变得疯狂:或使人自暴自弃,或使人一鸣惊人„„ 但不可否认的,网络也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任何人都能在这虚幻当中享受到现实生活所没有的快 ...
  • 网络阅读-一把双刃剑(研究性学习报告论文)
  • 1 网络阅读,一把双刃剑 课题:网络阅的利与弊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高二(10)班课题组 组长:**:组员:***:指导老师:*** [摘要]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面对网络,部 ...
  • 汽车网络营销的应用分析
  • 汽车网络营销的应用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对于普通家庭已经不再是什么奢侈品.因此,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越发繁荣,国内汽车销量逐年提高.但随着汽车厂商的逐渐增加,产能逐渐过剩,汽车市场也逐渐呈饱和状态,汽车销售的 ...
  • 辩论赛
  • 立论基础与资料 1. 网络媒介虽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且获取便易,但是,在短时间内它仍然无法取代纸质媒介.网络媒介给人类造成的视觉负担无疑比纸质媒介大得多,更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而网络媒介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也不由让人望而生畏.也有不少人觉得,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