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

四年级作文-2300字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杨氏之子》教案

肖家堡小学 李艳艳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答曰”的辨析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4.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 氏”、“未闻?? ”的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学生吟诵古诗引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词。

学生吟诵古诗后引出今天学习的一篇古文。(板书:文言文)

一、揭示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读读题目,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2.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 氏”迁移运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 )

二、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

1.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指名读,组织交流,呈现难点。

导语: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一件事:注意听,把几位同学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老师随机在黑板上划出。)

3.聚焦难读的句子,建议关注解释。

导语:同学们,这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读懂句子,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4.解决难点,以不同方式展开。

●孔君平诣其父。

①指名学生读。

②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孔君平”是一个人名,“诣”指的是拜访。

③学生再读句子,同时老师划出停顿,齐读。

●乃呼儿出。

①学生联系上文,“父不在”:父亲不在家。结合注释知道“乃”是“于是”的意思,继而了解句子大概。

②再读句子,读准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老师根据学生的释义,同时在句子上划出相应的停顿。

①学生结合注释,说句子的大概: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对他说。

②指名读,齐读,再次强化正确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学生理解现在的“家禽”:家里养的鸡、鸭、鹅等。

②学生结合语境,对文中的“家禽”分别释义:“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鸟。故而明白中间应停顿。

5.注意停顿,读通古文:现在就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通顺。

6.了解故事大概:课文读通了,对发生在杨氏之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概。

三、定格对话,品味聪慧,读出韵味

1.师生对读,体味巧妙。

(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

(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文,引导学生逐字理解。)

“此”──学生:这个(杨梅)。

“果”──学生:水果。

“君家果”──学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3)对读词句,体味聪慧。

导语:果然是对答如流,不过我现在不是整句说,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看看你们能否对上来。

我说“果”,学生对:禽。

我说“君家”,学生对:夫子家。

我说“君家果”,学生对:夫子家禽。

我说“杨梅是君家果”,学生对:孔雀是夫子家禽。

(4)引导学生从对话中去发现巧妙之处。((①都是以姓作文章②孩子漂亮地回击)从而体会其机智智慧。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学生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随机点击:“惠”通“慧”,通假用法)

2.对比朗读,品味“未闻”,迁移运用。

(1)比较朗读:对比读体味语气的不同。

导语: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对上了,而且对得很工整,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杨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时,还有两个字──未闻。 学生对比着读:

“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说话硬邦邦的。)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比较婉转,听起来比较有礼貌。)

(2)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3)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

师:杨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板书:柳)

我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师:果然聪明!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板书:梅)

手指着杨梅对你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3.品味“应声答曰”,回击聪慧,念出“韵味”。

(1)同桌对读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指名读后,着力在语气、神情上点评,让对话更有情趣。(继而在评价中引出“应声答曰”)

师生合作读,读出“应声答曰”的感觉。

(2)由“应声答曰”,再次回扣到孩子的聪慧。

引:一个九岁的孩子,就有这般机智,这般聪慧,让我们由衷地钦佩,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3)回归整体读全文,读出韵味。

四、对照古今文,背诵古文

1.对照古今文,试背古文:老师是用现在的话来说,我说一句,你们对一句。老师逐句说现代文,全体学生试背。

2.同桌对练,齐吟诵。

五、引出《世说新语》,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了解出处。今天学习的《杨氏之子》选自于南朝刘义庆的小说《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故事是写人的,该书以其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将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2.拓展阅读。推荐《口中狗窦》。结合注释自己读读,争取读懂,然后讲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你阅读的快乐。

口中狗窦

张吴兴,年八岁,口中缺一齿。人因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

【注释】

1.张吴兴:即张玄之。字希祖,东晋人。曾做过吴兴太守,故被称为张吴兴。

2.因:因此。

3.窦:孔,洞。

4.耳:语气词。


相关作文

  •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案
  • 1 <杨氏之子>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年第四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杨氏之子>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五年 ...
  • 杨氏之子教案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一. 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通过课题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说的是谁的故事?(这篇课文说的是姓杨的家的孩子的故事) 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氏是姓氏的意思,之是的意思) 2.现在我们来以这种古代的 ...
  • [杨氏之子]集体备课教案
  • 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十 册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 总课时 7 主备人 张瑾
  • 杨氏之子教案
  • [杨氏之子]教案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 ...
  • 10.杨氏之子
  • 10.杨氏之子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 ...
  • 第10课[杨氏之子]一课时
  • 第10课<杨氏之子>教案设计
  •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
  • 10 杨氏之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 ...
  • 杨氏之子(艾华)
  • <杨氏之子>教案 一.导入新课,交流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来着? 师:好,读2遍课题:杨氏之子. 师: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我,题目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出自哪本书?这本书是谁写的? 师:读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