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三年级作文-2800字

1 除夕

时间;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

释义: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起源: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别称: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

风俗;

吃: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 更岁交子" 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 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

2 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说明红红火火;" 鱼" 和" 余" 谐音,是象征" 吉庆有余" ,也喻示" 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 烈火烹油" 。

做:贴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燃爆竹,挂灯笼,压岁钱,年祭祖,熬夜守岁。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释义: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

3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看大头和尚戏柳翠、跑旱船、花担子、茶担子等风俗,而在江苏高邮还有看围屏的习俗。

寒食节

?

时间: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为纪念介子推

风俗: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清明节

时间:

阳历四月五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

4 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禁火、扫墓、踏青、踢蹴鞠、打马球、插柳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释义: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又称

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

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悬艾叶、菖蒲、蒜头:写符念咒:重要的驱鬼方法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有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节日一早,妇女们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射柳折叠

:与南方的赛龙舟不同,最具北方特色的是射箭和打马球”。 打马球:击鞠亦即打马球,也是北方端午节的主要经济娱乐活动之一。

5 采药折叠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

沐兰汤:

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采茶、制凉茶:

“驱除”五毒折叠

(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倒灾葫芦”折叠

: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称为“倒灾葫芦”。至今民间仍有悬镜于门以避邪之俗。

躲端午折叠

躲端午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 立蛋折叠

:蛋便成为端午节孩童最佳的嬉戏项目之一。 跳钟馗折叠

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悬挂钟馗画。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吃五黄折叠

: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七夕

6 7月7日)。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风俗: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

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 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拜魁星(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吃巧果(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中元节

时间:

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风俗:祭祀先人、放水灯等

7 中秋节

时间:

农历八月十五。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蜜饯、熟食品、月饼等到庭院赏月。

重阳节 。兔儿爷(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玩花灯(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挂通草灯, 青苗社,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释义: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

8 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

冬至

时间:

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

在中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习俗: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北京馄饨,饺子团圆(是因纪念" 医圣" 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狗肉羊肉(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红豆米饭(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台湾糯糕,苏州冬酿酒(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相关作文

  • 除夕之夜
  • 吉林双辽第一小学 五年级 牛婧婷 大年三十,辞旧迎新,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我们全家在一起跨年. 晚上,全家人都高兴地吃年夜饭.我们家做了十道菜,有非常美味可口的大虾,有鲜美的鱼.鸡.鸭.肉. 吃过了饭,开始放鞭炮.放烟花了.啊!那&quo ...
  • 除夕夜
  • "铛铛~"除夕夜的钟声准时敲响.我撕下2011年的日历,等待着她的到来.当时针指向12点半时,门铃响了.她走了进来,我忙热情地迎接她进门.她坐在了沙发上,问:"有咖啡吗?"我摇头,她叹了口气,从口袋里 ...
  • 家乡的春节
  • 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子,家乡的春节如它的风景一样,也是那么的精彩. 在我的家乡,春节一般在年廿八就揭开了序幕.人们开始忙乱起来,纷纷为过年做准备.办年货是最重要的,这天,每个商场都挤满了人.大家都要一次准备好足够的糖果,饼干和饮料.还 ...
  • 春节
  •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总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噼里啪啦的爆竹总是让人很怀念.整个春节都是喜气洋洋的,最喜欢在这种热闹的日子里约上几个朋友一块出去走走. 腊月这天要熬腊八粥,不过一般在我们这儿,也能熬杏仁粥,白粥,许多人家基本不怎么熬粥.大 ...
  • 放烟花
  • 今天是农历三十除夕,也就是我们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全国人民要全家团圆. 品尝美食. 燃放烟花-- 其中小朋友最喜欢放烟花了. 晚上,我们全家吃完了年夜饭."时间,我们去放烟花!"爸爸说.&quo ...
  • 传统的除夕之夜
  • 爆竹声中玉犬去,喜气洋洋金猪来.哇2007春节到来啦!它将带给人们无数的祝福与快乐. 我们家今年过了一个迷人的传统的除夕: 一到除夕,大家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这里望望,那里望望,门口火红的对联,阳台火红的灯笼,楼下 ...
  • 我眼中的春天
  • 我眼中的春天 我眼中的春天 黄埔学校六(3)班吴嘉怡 当除夕的大红灯笼把一朵朵千里之外飘来的雪花映出温馨的光芒的时候,我感觉---春天来了. 春天宛如一个巨大的.寂静的烟斗,使所有的事物含烟.可见好奇的孩子们满怀成长的冲动,把纯洁的耳朵贴近 ...
  • 我的烦恼
  • 成长中的色彩,可谓是数不胜数:欢乐是彩色的,像一条彩虹:痛苦是棕色的,像离巢雄鹰:烦恼是灰色的,像锋刃之剑-- 我的烦恼,正是如此: 那是一年中最忙,事务最多的日子--除夕,我的心情很"晴朗". 所有人都在繁忙的事务中挥 ...
  • 北京的春节试卷
  • 1 2 2015-2016学年度语文质量检测题 六年级下册 时间45分钟,共10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1 分) ji ǎo zi fěi cuì biān pào zhēn zi lì zi sì yuà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