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

六年级作文-2500字

1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这一课记叙的是去年的5.12地震中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感人事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挖掘出情的根源。本文的教学设计,我紧扣文章的主旨“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反复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深刻的挖掘出这一姿势的内涵。2. 引领到文的品悟点。本节课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读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刻谭老师的表现,学生深刻感悟这是老师爱与责任的表现,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对文章内涵的领悟力。3.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以情带读”,老师首先就要做一个引导者,先感动自己,才能再去感染学生,本节课设计中,我还搜集了一些插图,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学生的情感自然得到升华,于是他们对文章内涵的感悟也会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得以体现。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汶川地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看到这个时间,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相关图片

2 师: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八级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同胞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板书课题

3、板书:最后的姿势

4、齐读课题。

二、读顺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检查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三、品读姿势,丰富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提炼出一句话,这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姿势?

1、生回答,(课件一)投影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指生朗读

2、课文中有两处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3、(课件二)出示6、8两节相关句子

A 、护生的姿势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谈一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谭老师保护学生时的姿势。

(2)体味用词的准确性。(红色强调几个字)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几个字上:

(3)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没有谭老师的拉、撑、护,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恶果?

(4)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5)(课件)地震发生视频。

(课件三)出示4—7节。

文中又是怎样描述当时的情况呢?请同学们拿出笔默读课文四——七节,画出描写地震来临时房屋变化的句子,注意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写一写你的感受。

①生默读课文,写批注。师巡视指导。

3 ②师:请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感受。

投影出示: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这种情况下,谭老师是怎么做的?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③就是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情况下,谭老师立即将——引读护生的姿势。

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

B 、牺牲的姿势

1、(课件五)“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生自由朗读,这一句中你最感动的词语有哪些?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抓住“死死”等词语,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敬意。)这一句突出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高大形象。

3、这一句中有一组反义词找出来,说说这样用的好处?(突出了谭老师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4、此时此刻,我们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5、(课件五)引读“谭千秋,一位普通的教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着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板:爱与责任)

指生读:

1、(课件六)投影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同学们,这最后的姿势是 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是 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是 的姿势。(英勇的姿势 顽强的姿势 爱的姿势 师德崇高的姿势……)

这是多么崇高的姿势,让我们带着对谭老师的敬意,再次深情朗读这一句。

四、评价人物,英雄永存

1、灾难发生后,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

4 获救的学生说:“ ;”一位老师说:“ 。”

2、听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想这样说:…?(把最想说的一两句写下来) 师:俗话说“大爱无痕”,谭老师就是将自己的大爱化成了最后的姿势—— ,所以人们这样赞颂——

板书: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师:英雄人已逝但不死的是 。

五、总结延伸,升华主题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让我们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有那么多教师,用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守护着他们的学生,给了学生们生的阳光。

七、课后作业

搜集地震中感人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6. 最后的姿势

爱 责任

恪尽职守

大公无私


相关作文

  • 最后的姿势
  •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 ...
  • 最后的姿势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 ...
  • 最后的姿势
  • 六年级语文学科 教学内容: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 5.学习侧面烘托 ...
  • 6[最后的姿势]导学案
  • 6.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熊远健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自主学习 1. ...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最后的姿势>是新选入本册课本的一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 ...
  • 6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这课文讲述的是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课中能 ...
  • 最后的姿势
  • 1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授课人:山中丽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指导学生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自身体验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3.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理解&qu ...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 ...
  • 最后的姿势
  •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榆次区振兴小学张晓云 <最后的姿势>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 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教师.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