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传世名篇,领悟泉城之美

六年级作文-900字

济南,自古以来就素有“泉城”之美誉。一句流传千古的“家家泉水,户户杨柳”,使泉城济南成为一座被泉水簇拥的历史名城。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泉池中,有三个泉眼,三窟并发,声如闷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在寒冷的冬天,泉上飘浮着缕缕青烟,如仙境一般。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泉。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曾在此临水静坐,品茶赏景,领略趵突泉的百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带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换成趵突泉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因为趵突泉有着人间仙境般的美丽景色,所以,许多文人雅客都慕名而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珍珠泉位于济南旧城中部,因泉中升腾起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泡,犹如串串珍珠,因而得名。再济南众多的名泉当中,珍珠泉名气甚大,乾隆皇帝甚至认为珍珠泉更要优于趵突泉,他在诗中写道;“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其中谁巨擘?趵突与珍珠。趵突固已佳,稍籍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创见讶仙区。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泡从水底翻滚上来,阳光照在泉水中,把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泡照得闪闪发光。清人王昶在《游珍珠泉记》中描绘道:“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南岸。泉源在陡壁下的一处深邃的黑洞里。洞中磐石左右错落,泉水激石,犹如虎啸。加之巨石又似一头凶猛的猛虎,故得"黑虎"之名。明代诗人晏璧曾有诗描绘当时的黑虎泉:“石磻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黑虎泉的涌水量仅次于趵突泉,居第二位。当年黑虎泉那种阴森可怖的气氛虽然今已不见,但虎口喷水的壮观景象及虎啸般的水声仍可让人领略到它的粗犷美。

泉城济南是一座美丽的历史名城,我们一定要保护水资源,让泉城的水更清澈,让泉城的水更美丽,让泉城的明天更美好


相关作文

  • 诵读经典浸润童心
  • 诵读经典,浸润童心 --以经典诵读促进山区儿童语言能力发展 山区学生,天真质朴中总自带上些野性,他们的语言带上点色彩,甚至像有些梁山好汉似的口出秽语,也是见怪不怪的现象.近年来,山区的孩子逐步熟悉网络,却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们的文章中出 ...
  • 爱莲说资料
  • 课件(1) <爱莲说>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创新教学设计
  • ] 从课堂实际和学生水平出发,遵照诗歌教学的规律,求真务实 关键字:教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设计思想: 一.融课后练习于课堂教学 二.遵循诗歌鉴赏之路 所谓"诗言志.诗缘情",一指诗人借此抒发个人" ...
  • 泉城之美
  • 说起我的家乡"泉城"济南,那他的魅力真的是太大了,今天我就来拿他最大的特点:"泉"来大做文章了. 瞧!那如诗如画的大明湖,多美啊!清代诗人刘凤诰的诗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qu ...
  • 映日荷花别样红--海阳市实施诗文素养实验纪实_语文论文
  • 在柳绿花红.莲叶田田的初夏时节,在一个凉爽宜人.空气清新的早晨,我们踏入了位于胶东半岛最南端的海阳市.我们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从一间教室到另一间教室,无论是繁华的城镇,也无论是偏僻的山村,在所到的每一所小学的校园里,我们都听到了孩子们银 ...
  • 次北固山下教学思路
  • 次北固山下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诵读欣赏的内容. 教材简析: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 ...
  • 美丽的泉城我的家
  • 我的家在山东省的省会--美丽的泉城济南.泉水是济南的灵魂,因此济南也有"泉城"之美称,那股股欢腾喷涌的泉水也给济南这座北方城市增添了几分活力与灵气. 既然是泉城,那当然是少不了水的,全市共遍布着大大小小700多处天然涌泉 ...
  • 2.咏柳说课
  • 咏柳说课 一.教材分析 1.选文缘由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咏 ...
  • 泉城济南
  • 泉城济南 学过<泉城>这篇文章后,我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它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