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西施]鉴赏

初二作文-800字

西 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陈伯海)


相关作文

  • 西施的痛苦
  • 西施出生在"春秋无义战"的如磐年代,一位16岁少女,锐身赴难,在吴越两国宫廷内之外,一场绵延十年的腥风血雨之中,上演了一个扭乾坤.使一代霸主终成剑下魂的泣天恸地的故事. 西施的形象以及她在吴越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被稗官野 ...
  • 西施沉江
  • 战国末年.群雄逐鹿,战火四起. 江南. 苎萝村. 三月的清晨,薄薄的白雾笼着整个小村,小河边的垂柳静而妖娆地站着.杏花蕊中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像姑娘朦胧的媚眼儿. 远远的有细碎的脚步声,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子分花拂柳而来.她的身条儿比垂柳还要柔美 ...
  • 西施与檇李
  • 桐乡市百桃乡桃园村有个檇李园.这李园生长的檇李,果形硕大,皮色殷红,芬芳异常,甘甜鲜美,名列诸李之冠.檇李果顶微凹之处,有一形似指甲掐过的爪痕,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很早以前的春秋时候,百桃一带本是吴国与越国交界之地.这里,越国有 ...
  • 美人系列
  • 简短对话 西施对越王勾践的印象很模糊. 西施只知道在自己为时几年的习艺生活中,勾践会不时来巡视一番.虽然西施在几十个女孩里最为出色,却并未因此被越王勾践特别关注过.西施倒也不在意,西施知道越王很忙,而自己只是学习歌舞,而已.何况西施喜欢歌舞 ...
  • 游西施故里
  • 诸暨的西施故里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在车上,我便想起了一个关于西施的故事:公元494年吴越交战,越败于吴,越王勾践被迫屈膝求和,携妻将臣入吴为质三年.勾践归国后,发誓洗刷这奇耻大辱,于是采用文种提出的"美人记".几经寻觅, ...
  • [东施效颦]穿越篇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什么对于东施效颦,世人总采取嘲笑?而对于东施的自尊心,却无人问津呢?这里我有一个故事,讲诉我的想法.--题记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 ...
  • 游西施故居
  • 黄埔学校小学部六年级(3)班 邹振东 在万里晴空,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和爸爸妈妈一块去西施故居游玩. 一进西施故居的大门,一眼就可以看到碧绿的红粉池,池中莲叶田田,远远望去池中绿油油一片,走近细看,荷叶更加显得婀娜多姿,上面盛开着洁白的莲花 ...
  •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 诗词名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出自王维的<西施咏>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 ...
  • 西施大桥
  • 市民们都知道诸暨有一条浦阳江,江上建有6座不同结构的桥.虽然各具特色,但我最喜欢的是西施大桥. 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为了越国兴旺,而献出了自己.后人为了纪念她,称她为荷花女神,西施大桥的名字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西施大桥很有特色,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