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须子

初一作文-4200字

行为篇

净心净业,人总以功德论之。唯我之法教,以正念论之,不慢不移,不偏不倒。正念善心,是慈悲之度,广法之门。且须勿着,吾非宗教之人,化于天地之鸥,翔也!我无高尚位,无圆觉位,无仙官位,无极乐位,全在自觉,非教规教法所定,乃从心中知!例令为纲,例行为章,常以法论,何有名利其中焉,所以然法平等也!自古太上不可知,谁其知焉?昊天之令,功名为食,其彰彰然,大肆为私。奈何天道不改,蓦然视之,其人荣华,其心孤陋,大道杳兮。

何以为道哉?学之,为之也。何以谓之学?学之心,学之行,忘其夸夸其谈,忘其忘乎所以,不知畏惧,正言正行,毋以漏以加之,邪以括之,阴阳之道,常尚阳而讳阴也。何以谓之为?为之坦然,为之淡然,为之清然,非名利为我为之,非独寂为我为之,非漏寡为我为之。此之所谓我论为道焉!为之即不为,何以为之不为?是无为也,无为无不为,循道常度,不以物喜,不以物悲,是常夕也!以论常事,以心括方,至芸芸众生,了了万物至心中而坦然对之,以助善之美,行一日而善,方为此学!

人游篇

须听生死,乃是定数。天有天生,亦有天灭,自然之数也,大物小物其莫过于焉,何以为之呜呼哀哉?然生死长短非定数,生好死坏亦非定数。此生乃上天定,此灭非上天定。何以有如此之言焉?雨从云上落,或着土,或着河,着土着河本着地也,而终此命运为不同。其死物尚且如此,何况活物?吾闻人之死有五七,身死即出,头七回光,二七出煞,三七游城,四七归墓,五七报道,终成鬼也。亦说七日为限,七殿所审,又说莲花指引,白光论魂。宗教不一,行为不定焉。何以故?后世之事,人淡漠而知,当下做善,自知善果!无所上善,无所下恶。

众言之善,我非觉善,众言之恶,即非大恶。善之无为,恶之人为,载善法善,常定宝轮。刚行所应止,善行应为先。吾道无一二,故常曰善伦。

观心篇

天下原有物焉!是故,吾能观。天下莫有物焉!是吾不能舍吾观!人之绊涂中石,有石焉,方绊,故无石焉,何以绊?然无人何以绊哉?故物与我相近则现,不相近则远。然有物于此,吾尚能哗然不知,是以谓之漏也。然此无物于此,吾尚能圆其知,是以谓之孤也。孤漏之徒,妄之理,而生之意,吾何以辩之?天下之动,谓之变;天下之静,谓之常。吾之观此物,是以心观乎此物也,何以故?心照万物也。天下之静,心莫能照,何以观之?者道焉,吾能入静常观此道,静则无动,何以观之?受万物而以动心,是以谓之出游,非静焉!静乃莫能视之,静亦莫能闻之,无所能搏之,无所能晓之。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心之照物,吾能观之,逐本心而非其真性也。故《金刚楞严》言,心本不在胸中。夫物不漏滴水,其广而大之,吾心能照,其为上,吾心不照,其亦为上,以心广大而纳物,是能近物也。故《孟子》曰:“仁者爱人!”吾能言之,尽发乎心,心动则宇宙万物存也,故名之观心。常道也,须静也,静常大哉,吾以动心何以观之?常动者,动中有静,吾谓之章,常静者,静中有动,吾谓之缘。此皆动耳,唯太上虚无,静而弗动,无来无去,故世间之人不知其所在焉,只其常也!心态、心境、心度、心胸,四心观世界。名乃人定,是名之为名也,故无以执之。圣人造字,意在交流,非以争正,故吾可以命“米”为“土”。吃“米”为吃“土”也。皇出游,到南国,南国称“皇”为“王”,故人皆称其为“王”,王者,公之上,皇之下也,然此间乡音为是,何足以怪罪?古之傲慢者,皇者不乏,然其不累于此,何况于当今之众也。

灵篇

夫万物众生皆有所性也!故佛曰有情。此之情何哉?以心照也。城术造阴,党同伐异,固是娱也,旁人不清,终应有举事而晓,常待圆察,二三子莫求功利,其情俱显,该得则得,该去则去。逐思深邃,不以妄语加之,出水芙蓉,不以污泥染之,故成道者,方学上广,了知一切,非知一切,一切皆运乎其中。

司牧篇

君不必言己欲上,以上而独引德悲。民不必言己无欲,以无而独引身悲。君固以为民也,应有所欲,而欲非以上,方引正道。引以为度之,是为偶者,此偶者,亦取民之所务,司民之所务也。以足需也,尚不可因此而废德,德以偶者,当可长固,固而不可执,因其不可为邪也。执善之道,勤作修身,乃得善果。向使求神惰身,则无果而终。菩萨立法,告人心慈,于人善作,缘起缘灭,当得善果。若夫有人,于其途中,即见烦恼,问之何故?对曰:“吾常勤作,而鲜得也!”宁虚子曰:“心造此郁,汝心得也,一事所作,必有所果,有物有心,汝只识物得,不识心得!”王侯亦皆造名而往也,南华言:“名者,实之宾”。其实其成,千百年终成,其实歪成,其千百年必究。奈何将求宾者哉?

律赖篇

众生以迷色声香味触,故执五蕴不得解脱。佛言其空,盖以心轮,而学者故执此法也不得解脱。道言,不听,上士之学,奈何众生有迷焉。吾以为众生之迷,盖以心焉。而以世事之法,以心会心,可得至妙。以音声之妙,可传道法。凡律分七调,三度。吾不以其婉动听也,亦不以灵幻玄妙。只以和谐之妙,静吾心神,以言语之妙,传善布法,是世间法于其中,而圣人亦能妙于其中。天地如橐瀹,交响而善感,此妙闻道,大哉乾元!而音声和谐,非靡靡之音也,靡靡之音,传魔乱心,故吾可以心筑金刚,御之。志史宣教,有图书,图之七彩成像,书之六书成文。七彩者,点、面、线成画,可直现其妙,故相为次,先领其神。六书者,字句段成章,可识表意文化,故情为感,先知其意。经书之所成,有图有书,所学者皆应知其意,方后乃学。逐章断句,乃文昌修文之法,见画会意,故宗艺传乎于世也。隐文讳表,本有他律,故此类图文,本非传世,传世之作在其中。以深不学,堂而皇之,因夸不感,以悟搪之,此之类妄也。禅家之无言,盖以心为悟,则不论经文符箓,论经文符箓,必应了知。本应传念道德无为,唤道德无为真香,亦名清净无为道德真香。以念无为功德,助吾道气。广传无为,上应天命,下济万类。无为无不为,不乖真水。

名实篇

敬念道德无为真香。日之为日,皆由名之追实,太古,人不知日名为日也,望日而生畏,故号以为之日。名实之类,先有实,然后名附之。道常无名,无以名附之,奈何凡世,有名观也。名观者,人之所欲也。人之所欲者,故苦生也。万般众生,自闭其途,不求名而不求实

。万般众生,自落其雾,求名而不求实;万般众生,自郁闺中,求实以求名;唯肖然真者,来去挥洒,求实不求名。求名者,苦一生。求实者,苦半生。太上筑实,不求名,故无能媲之,无能胜之。名正言顺,斯上人之所溺;名不正言不顺,斯下士之所闻;名正言不顺,斯夺场之往来;名不正言顺,太古至今万青之根。夫今之真人者,约溺名正,何得大道哉?

论术篇

今书学若海,鄙五行之大漏,而赞今得科技之盛。古人亦生,千万年传承,全靠五行之术,何以谓之千万年进程为漏?复古之人,醉于己学,贬今科技,而己得用,全凭言说,不理真知,何以谓之今学之漏?修道者,顺道修真,道常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吾能观一,不可观道,况人为小,天地为大,天地尚且为二,况复人妄言知一哉?吾以三概一,本为漏学,而不合情理,遂谁有得?得名利娱乐之风也!

因果篇

诚知,因缘起何物,乃发何事,人遇何事时,乃作念事已。水之江流,必有源头,然有源之水,未必长江。何以故?流水易也。慧告宁虚曰:“吾之知业力大于神通,而愿力何如?”宁虚曰:“吾爱且闻业力,常缘因果,因已定,果必出,此之为常理也。而愿力能替之焉?然一念之愿,广做善事。譬如有人涂于伤也,或皮毛、或肢股、或内脏、或殆损,于其一人,先得惠时,定此有报,适逢如撤,携之之治,殆损既除,只得伤器,其小欢喜也,二三月,器即愈,肢股复痕也,衣三年,痕失生皮毛也。此之为之愿行到此,乃不言,此人不得涂伤。”

名虚篇

名固为虚,实亦非常。吾固将求欲之根本,而忘乎大道,此谬矣!虚者,吾之思,幻也,实者,不可久,亦幻也。乃斟虚实之求,何以谈之广?广学之,复次作,以足吾所需。乃用思上广,以解吾之求。此之谓下求,下求者,人应所需,固非邪。乃用思绝求,绝求者,人已有需,乃非邪,此之谓中求。大哉上求,不复言说,不害不利,肖肖然不知所踪,杳杳兮不知所能,而一名足以盖世,一声足以往来,失之者自有道理触谬,得之者自有道理中得,故太上之人,淡泊所求,非无求,乃不屑于求哉。

理想篇

灵性而国,无差别,衣食具足尔,必以劳作,无劳而食,斯之不为神。而国者,有差别,灵性不等,大道坦然。上广圣贤,处事正符,近无为而举,故有无之所不能之事,尽吾不晓。问:“孔夫子,食肉否?”答言:“《经》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复问:“世尊能恙否?”答言:“《论》载:掷石出血。”次问:“李耳有后否?”答言:“《史》云:皇老宗室远祖道德天尊”故有此类,并非全离,饮太上之真水,立众生之妙文。

繁传篇

大道清虚,无能生者,故无两别。化身太极,演化机缘,乃生阴阳二气。阴者,玄牝也,为牝母之先,阳者,谷神也,为象帝之先。此二者,交融相济,乃生万物。天者,负阳抱阴,地者,负阴抱阳。阴阳二气,怀者交际,你我并生,故有众物。君臣,夫妻,皆分阴阳,乃有生。阴阳者,性之别。性别而交际,故种万物也。漏而造混秽浊气,引风邪阳鬼,苦不堪言,唯有药师尊者能救济之,亦损己体。未完

心动篇

夫人之心好动,动而思,思而繁,繁而易,易则烦恼达矣。好静者,乃知虚无,能守真一,保真气,行龙虎。然则凡夫故好动而沉沦。若一念空心,他念俱无,乃谓之信仰。信仰者,空心之念而御众魔。魔,本乱净善者也。空执念,求无妄之事,好欲而忘本,若如刨根留叶者谓之保树人。有愿力如此,空心而他念具无,是之谓信仰,信仰者,空心而御魔,导吾所做,故能成就福报。然或曲解愿力,妄平高低,好欲忘本,此之谓刨根保树者也。

驱魔篇

如之恻恻

以乱真心,乱我心者谓魔道。如之吓吓,以生乱气,乱我气者,谓鬼道。如之晓晓,以乱令纲,乱我纲者,谓邪气

平等篇

如若心境,方以大地。如若大地,方以厚德。乃曰善者,普泥粪,掣玉者,同一而视。夷南有人,令闻旁恙,本无碍己,乃惶惶乎凄厉。退而,而宣,吾大德之家,令法无边,能退万异。宁虚子,笑而不语。未完

宗教篇

宗教者,不明其事,以识其理,识理而括万类,白法阐宗,以教利真,求心求质,乃近真理。如如得善,善得大道,大道如一,一如行行

,行行如世,世如人生,人生如梦,巧夺天工。

这些是看了《内观测》而想出来的…全文完


相关作文

  • 蒜苗成长观察日记
  • 9月23日星期五晴 听说蒜还能长出蒜苗呢!我很好奇,便想准备泡一些蒜好好观察观察它是如何长出蒜苗的. 到了家以后,我把我们家的蒜找了出来,然后把蒜爆开,用牙签把它们穿在一起,然后放到一个我们平时吃饭碗里,让他们都竖立在碗边,以免它们都倒了. ...
  • 观察日记五则--蒜苗的成长过程
  • 9月23日星期五晴 听说蒜还能长出蒜苗呢!我很好奇,便想准备泡一些蒜好好观察观察它是如何长出蒜苗的. 到了家以后,我把我们家的蒜找了出来,然后把蒜爆开,用牙签把它们穿在一起,然后放到一个我们平时吃饭碗里,让他们都竖立在碗边,以免它们都倒了. ...
  • 好斗的小龙虾
  • 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六年级级四班 邢浩然 瞧!那红红的铠甲,大大的钳子,还有那长长地须子,更为它增添了许多英武之气. 我和小龙虾还发生过许多故事呢,星期五下午一放了学,我就跑回家来斗我的小龙虾,我先是用一根小木棍动动它的大钳子,它没有什么反 ...
  • 摘玉米
  • 去年十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山东老家探亲旅游. 在路上,我透过车窗往外看,大片大片的高粱,在风中展现着他们的舞姿:向日葵冲着太阳,咧开大嘴哈哈地笑:饱胀得裂开的棉花,仿佛是那天上的朵朵白云--,农民伯伯们欢声笑语,鸟儿们不停地啼叫,满是一 ...
  • 摘玉米 小学作文
  • 摘玉米 去年十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山东老家探亲旅游. 在路上,我透过车窗往外看,大片大片的高粱,在风中展现着他们的舞姿:向日葵冲着太阳,咧开大嘴哈哈地笑:饱胀得裂开的棉花,仿佛是那天上的朵朵白云--,农民伯伯们欢声笑语,鸟儿们不停地啼叫 ...
  • 我的小蝈蝈
  • 去年夏天里的一天,我从草丛中捉来了几只小蝈蝈,放在家里养,它们很可爱. 它长得可有意思了,你看,公蝈蝈脸上有一个"凸"字形状,紫中透着蓝,还带着点微红,其他地方是灰绿色的,它还有两个晶莹的大眼睛,上面还有两根十厘米长的须 ...
  • 我的"好朋友"蛐蛐
  • 暑假里,我捉了两只蛐蛐. 这两只蛐蛐可漂亮了!一只是翠绿色的,如碧玉一般:另一支绿中带紫,像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它们都有一个大大的肚子,两条长长的腿,一对像大钳似的牙,一对玻璃片似的透明的翅膀.头顶上两条长长的须子一甩一甩的,可神气了! 每天 ...
  • 动物作文
  • 小 花 猫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它身上的毛油光透亮.一双圆圆的眼睛,两只竖着的尖耳朵,一个敏感的小鼻子,还有一张贪吃的小嘴.嘴里长着尖尖的牙齿,嘴角上还生出两撮小胡子.两只脚的下面,长着蒜头一样的爪子,每只爪子有五个趾,趾的下面伸出锋利的钩状 ...
  • 动物--小乌龟
  • 最近,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小乌龟,这只小乌龟全身棕绿色,三角形的嘴上有一双水晶晶的小眼睛,两眼凹进去,背部的壳是有很多六边形组成,这里的壳就是他的"家",这个重重的壳被这个大力士背着,在这腹部两侧长着四只小脚,后面还有一条 ...